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使用
左传
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 重庆 409000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艰苦奋斗的征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不同地域的红色文化有其当地特色和精神。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精选当地遗址遗存、革命文物、亲历者回忆和原始文献等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赓续革命血脉,坚定初心使命,涵养家国情怀。笔者以南京地区为例,阐释相关举措。
关键词:高中历史;红色文化
1 走近当地遗址遗存
作为地域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遗址遗存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所包含的革命事迹蕴含着厚重的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遗址遗存不仅是常见的实物史料,也是学生直观感受历史的物质载体。它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抓手。
南京革命遗址和纪念地众多,其中,南京工运纪念馆位于浦口区的顶山街道,浦镇机厂的厂区内。1922年,这里成立了中共南京市第一个党小组;1923年,这里是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指挥所。教师可以由此向学生提出问题:“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浦镇机厂为什么会成为南京早期工人运动的中心?”“如何认识南京早期工人运动的历史作用?”这样的设问将地方史料与教材知识有效衔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探究,学生逐渐明确:1908年,英国人在修筑津浦铁路的同时,建立了浦镇机厂。浦镇机厂紧邻长江浦口码头和浦口火车站,交通便捷,吸引了周围民众来此经营谋生。随着浦镇机厂规模不断扩大,工人也日渐增多。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他们不断与外国资本家、封建势力乃至帝国主义进行斗争,逐渐成为南京革命运动的中坚力量。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大大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队伍中的传播速度,工人阶级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壮大。在著名工运领袖王荷波的领导下,南京的工人运动积极声援京汉铁路大罢工,给予反动军阀列强猛烈的政治打击,有力地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充分理解了“在所有国家里,只有当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以后,才造成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牢固基础”并且深刻认识到: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就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也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2 关注地域革命文物
在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张1946年周恩来邀请雷洁琼到梅园新村赴宴的旧式请柬。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这张请柬静静地讲述着一段往事。
教学中,教师先出示请柬照片,让学生捕捉请柬中的图文信息。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周恩来等中共代表要请雷洁琼先生到梅园新村赴宴,这与当时的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学生可联系相关史实:1946年6月23日,由中国民主促进会等组成的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代表去南京进行和平请愿。当代表团抵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围攻和殴打,雷洁琼等人当场被打成重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
接下来,教师补充相关史料,比较“下关惨案”后国共两党截然不同的做法。国民党集团不仅对伤者不闻不问,混淆民众视听,而且就在惨案发生的当天,蒋介石调动大军围攻中原解放区,向中共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展开大规模进攻,内战一触即发。中共方面则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强烈谴责和抗议,并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慰问伤员,还邀请代表团成员在身体痊愈后,到梅园新村赴宴。由此可见,“一份小小的请柬见证了这段历史,也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与爱国民主人士同舟共济、肝胆相照的奋斗历程”。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下关惨案”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逐渐暴露,其倒行逆施所导致的经济和政治困局表明,国民党政权面临着统治危机;另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国统区内的爱国民主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探究珍贵文物,既可以搭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弥补宏大叙事的不足,又能丰富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解释,完善他们对知识体系的认知。
3 精选地域相关原始文献
历史学家荣孟源在《史料和历史科学》一书中指出,原始文献因其内容特有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在历史教学中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仔细剖析反映地域相关党史的原始文献,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提升素养。
“许多雨花英烈在革命历程中,都曾写下感人肺腑的言语文字,包括遥寄思念的书信、记叙生活的日记、抒发情怀的诗词、陈述观点的文章。这些文字穿过血雨腥风的革命岁月留存至今,成为我们了解雨花英烈心路历程、提炼雨花英烈精神内涵的原始文献资料。”据此,教师在《雨花英烈日记》一书中选取部分原始文献呈现给学生。考虑到学生兴趣与文献形式等因素,教师选取了可读性、感染力强的史砚芬烈士写给弟弟妹妹的书信材料:
亲爱的弟弟妹妹:
我今与你们永诀了。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
……
妹妹,妳(你)年长些,从此以后,你是家长了,身兼父母兄长的重大责任。我本不应当把这重大的担子放在你身上,抛弃你们……我相信你们在痛哭之余,必能谅察我的苦衷而愿(原)谅我。
弟弟,你年小些,你待姊应如待父母兄长一样,遇事要和她商量,听她指导。家里十余亩田作为你俩生活及教育费。因我死以后,不要治丧,因为这是浪费的。以后你能继我志愿,乃我门第之光,我必含笑九泉,看你成功;不能继我志愿,则万不能与国民党的腐败份(分)子同流。
现在我的心很镇静,但不愿多谈多写,虽有千言万语要嘱咐你们,但始终无法写出。
好!弟妹!今生就这样与你们作结了。
你们的大哥砚芬嘱
从这封写给弟弟妹妹的诀别信中,学生看到作为共产党人的史砚芬身上所散发出的高尚而伟大的人性光辉。一方面,作为长兄的史砚芬担负着教养弟弟妹妹的责任,“我本不应当把这重大的担子放在你身上,抛弃你们”,所以,他对没有担负起兄长的责任而愧疚;另一方面,作为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的史砚芬保守党的秘密,遵守党的纪律,充分表达了他为共产主义理想甘愿献身的决心和对党的事业必胜的信念。
其实,地域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历史教学中使用的途径也各有不同,需要教师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继续探索新方法。
参考文献:
[1]侯朝宣.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文化[J].中国人大,2020(2):45.
[2]徐海涛.一份不同寻常的请柬[J].党史文苑,2019(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