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赵彬
河北省安国市明官店学区焦庄小学 河北 安国 071200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推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通过因材施教分层设计、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科学设计课后作业等措施,切实改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发挥出双减政策的最大化作用。本文对“双减”政策在教育改革中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双减”政策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双减”政策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减少各类低效活动,尤其是机械式、重复性较强的练习题,只会限制学生综合成长。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解决传统教育理念中的不足,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1 “双减”政策在教育改革中的优势
“双减”政策的优势在于契合现代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减少学生的课业压力、心理负担等,能够获得更多休息时间。以往学生不仅要在课堂内接手机时传递,回到家后还会面对大量课后作业,导致学生失去自由空间。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学习更加自由、宽松,学生获取更多自己的时间,虽然少了很多课后作业,但并没有因此降低学习效果,反而要比以往有所提升,这也意味着“双减”政策有利于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提升策略
2.1 因材施教,分层设计
分层设计的核心在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立足学生能力水平、认知水平等,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弹性变化的内容。以课堂教学练习为例,教师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便于管理大多会布置同样的内容,不过学生属于独立的个体,本身存在较为明显的学习差异,若强制学生完成相同标准的练习任务,必然会增加部分学生的压力,这与双减政策倡导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当下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用分层设计方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群体或层次,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调整课堂练习难度,例如,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设计练习题目时以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为核心。
A层学生基础扎实、能力突出,除了基础的公式计算题目外,应适当提高难度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类型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B层学生基础一般,学习能力较快,可以布置相对基础的公式推导、计算题目。C层学生基础较差,并且综合能力不足,应设计简单地计算题目,以打好基础为目标,避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2.2 尊重学生兴趣爱好
兴趣对于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从实践教学中就能看出,兴趣浓厚的学生表现更为积极,并且成绩也要领先其他学生很多,这也导致班级内学生两极分化,归根结底就是兴趣问题引起,若所有学生都能对数学知识感兴趣,教学成果也将得到质的提升。“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打造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例如,小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游戏环节,如角色扮演游戏,学生分别扮演超市收银员、顾客等角色,通过演绎购物过程认识人民币。再比如小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童谣《数蛤蟆》带领学生边唱、边学,“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不仅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数字,同时能够认识到数字的变化规律,最终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3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应倡导合作学习、共同学习,让学生之间实现互补和借鉴,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往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差的主要原因就是课堂互动少,为了保证课堂纪律,学生之间无法进行交流,只能听从教师的讲解,导致自身始终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思维模式也会逐渐固化。因此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应预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之间的能力水平尽量相近,同时为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工,发挥出个人优点,让其他学生借鉴学习。首先由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题目,如把16只鸭子分别装进5个笼子内,怎样使每个笼子内的鸭子只数不相等?其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该问题,可以自由探讨、验证结论,最后由小组长提出学习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合作情况展开系统讲解,同时对各个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点评,促使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2.4 科学设计课后作业
当下课后作业设计应紧贴教材内容,不仅要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也可以转变思想,用于新知识的预习。以往教师会涉及大量课后作业进行复习巩固,导致学生的个人时间被占据,也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的复习巩固效果,徒增了学生的课业压力。若将作业转换为课前预习,一方面能够减少课后作业数量,另一方面能够起到科学预习的效果,为课堂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要突出前置性,让学生适当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布置少量简单的新知识要求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探究,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例如,小学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时间、记录时间,包括早上几点起床,
穿衣服所用的时间、洗漱时间以及吃饭时间、从家里到学校的时间等,加深学生对时间的印象,或者要求学生独立制作家庭作息时间表,将自己的作息时间认真记录,同样能够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
3 结束语
“双减”政策是我国影响最大、普及范围最广的教育改革措施,主要针对调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业负担,从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方案入手,实现提质增效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紧随时代发展,将双减政策贯彻落实,优化调整小学数学课堂结构,避免过度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未来,优化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扎实掌握更多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构建以育人为中心的课堂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建炜.“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2,(36).
[2] 刘芳.“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家长,2022,(35).
[3] 周梦.“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J].家长,2022,(36).
[4] 陈明洁.“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