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型”引领下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张晓波
深圳市龙岗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龙岗大运学校 广东 深圳 518000
5月21日上午,我有幸观摩了李老师《秋天的怀念》示范课,被他的课堂深深的吸引,对自己的语文“课型”又有了新的认知,引起了新的共鸣。
李老师一上课就出示了一张课件“母爱是什么?”我本以为他会让学生在课前先谈谈对这个话题的认识,可是出乎意料的是他什么也没有讲,只是让学生思考了一下,带着问题就直接进入下一张课件“作者简介”。李老师铺陈了史铁生的经历及成就,接下来他声情并茂的朗读了整篇课文,他的语速快慢适中,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听了催人泪下。读后,李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的主题:“细节描写。”李老师先讲了什么是细节描写,而后让学生在文段中找出有关的词语。在找细节描写的过程中李老师引导学生读、说个人的理解,并发散思考“一般母亲在孩子发泄时什么样子?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孩子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了母爱的博大。紧接着,李老师进入第三个环节,思考:文章的结尾作者有什么话没有说出来(省略号背后隐藏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即作者的心声是什么?李老师用课件展示出他个人理解的引导词:“怀念、悔恨,悲痛、感激,彻悟、坚强,好好活儿”。展示完以后,李老师配乐用花鼓戏唱了自己创作的《母爱》,字字带情,情中含泪。最后环节他设置了一个作业:运用细节的手法,写一篇歌颂母爱的小故事。铃声响起,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完整下课。
整节课李老师采用读、探、写三版块模式,把学生推到课堂的前端,以学生的体验为首要,课堂目标集中在“母爱”、“孝道”,坚守 “一课一得”。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原创性的创新,使得整个课堂环环相扣,妙趣横生。这也是我所思考的,那就是我们语文如何在创新理念下,形成一定的课型结构,打造属于自己的语文高效课堂。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李老师这节课,谈谈一点拙见。
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李老师把家乡的花鼓戏带入了课堂,有机的结合,非常自然的和课文内容结合,学生非常喜欢,这就是平时知识的积累而来的。“好老师”是“好课堂”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意在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业务素质,提升教学技能水平,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快速实现“角色转变”,快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我们要在课堂上真正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课下做学生真正的朋友、知心人,和学生亲切地谈思想,真诚地说生活,效果明显。
2 学习和实践“课型”并且举一反三
怎么样提高自己课堂效率,最关键一点就是研究自己的课堂。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无论是古诗词还是散文,始终有适合的一课课型,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的课堂高效起来。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有了课型的引领去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 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首先要学习“课型”,根据课型来设计教学。可以利用导学案来布置学生预习,成为学习的抓手。通过导学案的引领,学生能够自我开展自学。用导学案不能脱离教材,教材是第一手学习材料。通过整体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回到教材中去,让学生品悟语句,分析词句,为老师课做铺垫。同时,教师要对预习效果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每课的预习由学习小组长评价,在组内交流。每单元的成果由老师评价,选出预习小明星,班内展评。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4 注重课堂成果呈现
李老师在上《秋天的怀念》一课作业是:运用细节描写方法写一篇歌颂母爱的小故事。细节描写是写作方法是语文的工具箱属性,而母爱就达到了语文人文性的要求,二者合二为一,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消化,而且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拓展延伸。因为学生的理解千差万别,解读有深有浅,通过写的方式,可以把课堂教学的成果呈现出来,作为教师有力的反馈手段。同时,通过练笔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李老师通过读、探、写的三个版块来进行教学设计,写这个版块就在学生理解基础上的一个环节,讲课后作业和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的思路也得到了延续性。
5 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高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教学活动只是起辅助作用,应遵循“辅助”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李老师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结合文本内容,在朗读基础上添加了背景音乐,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面对语文书上的一篇篇文章,我们教师在备课中只要有“课型”意识的引领,站在一定的“模块化”“结构化”的备课思想上,定义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等,就定能构建和谐的、高效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