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前儿童入园焦虑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姚旭 谢阳 万腾 孙乃欣(通讯作者)

白城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洮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 白城 137100;白城师范学院 吉林 白城 137000;洮南市黑水镇人民政府,吉林 白城 137100

摘要:学龄前儿童入园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童年焦虑,对儿童的生活和成长,以及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围绕学前儿童入园焦虑问题实质展开研究,采取个案研究法,分析问题及成因,提出减少学龄儿童未来上幼儿园焦虑和压力的措施。

关键词:学前儿童;入园焦虑;对策

1 研究对象

从L幼儿园新生班中选择1名首次入学的儿童进行个案研究,并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结合幼儿心理特点和学前教育实际,探索解决幼儿园入学焦虑的对策,帮助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应对“幼儿园焦虑”。

2 学前儿童入园焦虑问题的表现

2.1 哭闹频繁

承承第一天入园由奶奶领进月亮班交给老师。奶奶反复嘱托老师各种注意事项,很不放心。当奶奶转身离开时,承承紧紧地拉住奶奶的胳膊,哭声撕心裂肺,老师接过奶奶手里的承承,并眼神示意家长离开。承承在老师怀里挣扎得厉害,并抱着轻拍、安慰他,承承哭声减弱,但还是断断续续的抽泣,嘴里嘟囔着“我要回家”。看见老师离开就立马起来紧跟着老师,又开始新一轮的大哭。

2.2 拒绝参与活动

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承承常常注视着某一处发呆,与老师没有眼神交流,即使老师呼唤他的名字也不是很快地做出反应。对于老师组织的户外活动和教学活动都表现出不关心、不积极的态度。面对同伴的邀请表现出漠不关心或选择旁观他们游戏。

2.3 班级生活适应困难

第一周午睡时,老师把承承抱到床前,自己折腾了几分钟,就睡着了,大概是哭累了。但是睡了一会醒来,先小声地啜泣后开始大声的哭喊,为了不影响其他幼儿午睡,老师将他抱离午睡室,带着他在教室里四处转转,试图转移承承的注意力。第二周开始承承都是只上半天幼儿园。

2.4 过度依恋教师

承承除了哭闹之外,对老师还很依恋,需要老师时刻关注他。老师走到哪承承就跟到哪,老师一再提醒他坐在他的小椅子上,但他还是不听。

3 学前儿童入园焦虑成因分析

3.1 幼儿自身气质类型

不同的气质类型对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都有影响。抑郁的孩子不善于与陌生人交流,没有安全感,所以在不熟悉的情况下,他们开始保持冷静和安静地观察周围的环境。 腼腆的儿童只是在进入陌生的地方时保持沉默,不容易表达自己的想法。 具有这两种特点的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方面没有热情,在与老师、学生、同伴交流时只是保持安静,对父母有强烈的依恋感。他们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暴露在环境中情绪波动大,行为封闭。这样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表现出更大的焦虑。

3.2 同伴焦虑情绪感染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交流的对象也从父母变成了老师和同伴,同伴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孩子的生活和活动。研究表明,孩子的情绪都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幼儿更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而不是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王潇指出,焦虑群体更容易出现抑郁,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因此,当孩子处于不舒服的环境中时,更容易产生激动的情绪,并逐渐发展出类似压力感。同伴焦虑会导致自身的焦虑。

3.3 班级人数影响

笔者所在班级有45名孩子。每个班有2位老师和1位阿姨。因为孩子多,老师少,初次入园,孩子们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老师不能只关注其中一个孩子。安静的孩子在教室里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大多数老师关注的是入园明显焦虑的孩子,而他们的恐惧往往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3.4 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承承是独生子。因为工作繁忙,父母只在假期陪承承。只有祖母一直在家照顾他。父母总是觉得亏欠孩子,所以试图满足孩子的需求。承承犯错的时候,父母只说了几句。 在隔代育儿和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承承理所当然地认为他的要求总能得到满足。进入幼儿园,承承就将感情转移到了老师身上,一直跟着老师。 然而在小组教学模式下,老师不可能总是像奶奶一样时刻关注她,承承在新的小组中没有安全感,总是在哭泣或徘徊。

4 学前儿童入园焦虑的缓解对策

4.1 重视家访工作

家访的目的是帮助老师了解孩子的性格优势、生活方式、家庭环境等。家长应在家访时告知老师,尽量准确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让老师在以后的生活中充分了解真实情况,幼儿园可以尽快解决。

4.2 加强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双方的努力。在新生入园前老师积极与家长沟通,减轻家长的精神负担。鼓励家长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前做好思想准备。家长应参与幼儿园活动,及时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并根据孩子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孩子入园焦虑。教师做好课前各项准备工作,以及时应对幼儿入园焦虑问题。

4.3 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玩游戏可以缓解幼儿的压力,减少焦虑,提升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因此,幼儿园应该提供足够的玩具和材料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老师可以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精心组织“游戏”区域,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色彩丰富、趣味性强的玩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或者组织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帮助孩子与同龄人交流,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让幼儿在幼儿园等安全舒适的氛围中体验共同生活的乐趣和娱乐,减少孩子的入园焦虑。

4.4 控制班级人数

在一个多人班级里,孩子们日常活动非常区域拥挤,容易发生冲突,增加了他们的烦躁情绪。幼儿园应提高班级规模,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尽可能控制在20名左右。教师能够流利地进行小班教学和课堂教学,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关注每个孩子的日常生活情况,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及时了解和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孩子们认为自己被重视,可以信任老师,可以在老师身上找到安全感。

4.5 采用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

如今,由于父母工作原因,许多家庭都是隔代抚养孩子。在教育中,父母往往溺爱孩子,在溺爱影响下长大的孩子往往缺乏独立性和自理能力。隔代教育很容易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差距,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个性和性格。因此,应该采用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给予孩子尊重与支持,凡事有商有量,为孩子建立共同的教育体系,以民主的方式教育孩子。

幼儿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老师和幼儿园之间应密切沟通与配合,营造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幼儿尽快融入集体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刘昕.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J].文教资料.2007(10):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