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明强”目标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构建

作者

佘瑞雪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福建 晋江 362200

摘要:要想构建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不仅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观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本文主要基于“明强”育人目标,重点紧扣家庭教育思想和指导教育内容,有效制定班级教育方案,不断完善家校合作机制,更好彰显家长与学校协助作用,促进家庭和学校共同协助培育优秀学生,拉近家校沟通距离,进一步增强二者情感,凝聚家校合作向心力。

关键词:"明强"目标: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构建

我校倡导“严勤诚信”作为校训,不断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主动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强健体魄,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教育体系不断改革下,我校将“严勤诚信”校训与学生德育目标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独立学习发现学生学习动机,潜移默化的培养创新思维;在生活方面,积极开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包含生涯教育和生命教育。以育人为德育课程的顶级设计主体,为我校德育工作顺利展开,提供明确指导方向,真正了解家校合作的密切衔接点,促进家校共同实现育人目标。

1 优化合作机制,形成合作渠道

1.1 建设家委会工作网络

教师为了真正了解班级各家长在教育方面的需求,学校对家委会实施规模扩大,确保班级至少有一位家长是校级家委会成员[1]。三级家委会成员整体数量的不断增长,也能充分体现出代表性。

1.2 完善班级管理工作制度

学校组织班级委员定期开展班会会议,具体根据班级课堂秩序维护、班级学习制度、班级卫生管理制度,积极组织班级委员与班主任进行密切沟通,进一步完善班课整体管理制度、班级评价制度、班级组织管理体系等。同时要求班级委员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尽可能通过自身职能严格规范班级同学行为,争取全部根据遵循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更好彰显德育作用。

1.3 明确划分班级委员职责和义务

在班主任正确思想引导下,促进德育与各学科教育密切融合,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与此同时,班主任细心教导班级每位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特别是对于担任班级委员的学生而言,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职责,不断规范班级每位学生,有利于他们在日后学习、生活方面飞快进步。比如,班级卫生委员合理划分班级打扫卫生小组,科学分配小组职责,具体包含擦玻璃、扫地、拖地、擦黑板、倒垃圾等,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班级氛围,体现出班级卫生委员的职责所在。

2 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在正式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思想道德不规范,很难保证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教师德育方面加以培训,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德育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深入学习有效改变自身教育观念,主动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利用新知识、新思想在日常课堂教学逐渐渗透德育,更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此同时,教师将德育相关的新闻和视频分享家长群,潜移默化的让家长自主形成新的教育思想,符合新课改教育方针,进而与教师共同培养新一代优秀接班人[2]。

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相关活动,主要以亲子活动主题开展培训,利用互动活动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同时设计有关德育方面的活动,使家长形成新的教育思维,对家庭教育顺利展开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帮助学生成绩提升,也能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拉近家长与学生的关系。最后,要求班主任定期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利用面对面或者线上沟通的方式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方面的诉求,教师也可以将有关德育方面的理论内容潜意识向家长灌输,这样一来,有效提高家校互动效率,进一步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培养“明强”优秀学生。

3 构建团队,形成专业指导家庭教育

在实际研究调查发现,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学校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指导需求涉及多方面,其中包含“如何有效创设家庭学习环境”“生活与学习习惯培育”“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文明礼仪习惯培养”“如何增进亲子互动情感”等方面的指导教育。根据上述需求充分说明学校课程教育不单单依靠教师开展,而是需要家长的协助,有利于课程教育顺利展开。要想保证家校共育工作机制完善,具体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团队,同时讲师队伍是由专业任教教师、骨干教师和学校家长组成,通过多方人力的共同协助,进一步提高家校共育指导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讲师队伍主要围绕“学校入学、家长入校”的教育理念,深层挖掘家庭教育资源,积极彰显教师职业能力,并且采用集中培训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的方式,促进家长学校共同协助。定期参与学校组织的多元化元化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案例分析有助于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理论,使孩子在正确思想引导下健康成长,真正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除此之外,积极引用信息网络技术,通过QQ、短视频等媒体拉近家长和教师的沟通距离,定期向群里推送家庭教育课程内容、文字影音资源,以便家长在家里实时了解家庭教育相关信息。

4 拓展途径,家长参与共同整治学校

要想弘扬良好的家风,要求家长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理念,利用正确的思维不断传播和引导学生,为家长提供实践平台,鼓励他们自觉参与家校活动,真正了解学生当前学习状况。尽管如此,根据我校绝大多数家庭环境,部分家长长期处于外地,经常以工作条件为由很难协助教师开展家校共育。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家访的形式,及时了解班级这类学生的家庭情况,并且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密切沟通,让他们真正了解自己孩子在班级的表现情况。除此之外,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表现将其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心理得到安慰的同时,主动与教师联系,大大增强家校合作意识,进一步拓展家校协助育人途径[3]。

5 总结

育人是中小学义务教育的终极目标,尤其是在家校协同育人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身学科知识,拓展知识视野,提高整体综合素养。在家庭教育方面,激励家长主动参与家校共同教育活动,积极学习教育的基础知识,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形成关系融洽的家庭关系,树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利用自身专业能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鼓励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家长和教师的育人能力,共同培育德才兼备的新一代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傅国亮,孙云晓,康丽颖,丛中笑,霍雨佳.共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共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J].中华家教,2021(06):88-93.

[2] 刘胡权.乡村家校(园)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与机制创新——基于部分乡镇家校(园)社的成功实践[J].中华家教,2021(05):68-74.

[3] 马晓丽,白芸.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基本内涵、关键要点与过程机制[J].福建教育,2021(24):6-9.

本文为晋江市“十四五”规划课题《以“全周期管理”理念推动学校安全工作全域发展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JG1451-ZX009,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