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索劳动教育在幼儿园农场活动中的有效渗透

作者

翁霞飞

萧山区新街新东名苑幼儿园 浙江 杭州 311217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以劳育人逐渐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给接下来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启示。作为教师在开展农场活动时,需要践行劳育指导思想,对具体的劳动教育举措加以优化。从而让幼儿在农场活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汲取其中所包含的劳动内涵,并在今后的成长中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建立起优秀的劳动品格。

关键词:劳动教育;幼儿园;农场活动;渗透

前言

劳动教育在学前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启蒙幼儿形成了良好劳动思想观念,发展劳动品德的重要保障。为了促进劳动教育深化落实,教师在接下来的教育活动当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农场活动的教育目标。在确定教育主题的前提下,全面整合劳动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劳动实践环境。引领幼儿在参与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深入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劳动内涵,增强幼儿的劳动学习和成长感悟。

1 劳动教育概述及在幼儿园农场活动中的渗透意义分析

在幼儿园领域,农场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能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农场生活常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助力其在今后的成长中形成良好的实践应用能力。而在开展农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劳动教育所具备的驱动价值[1]。在确定农场教育活动主题之后,发掘丰富的劳动文化资源,有效渲染农场活动的教学氛围。引领幼儿在感知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劳动思想内涵,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根据自身所积累的劳动文化常识与实践经验,自主性地参与到农场活动实践探索当中。在这一环节中,既能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生活观,锻炼幼儿的劳动实践技能,也能全面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根据自身所积累的劳动文化常识与实践经验,自主性地参与到农场活动实践探索当中。

2 劳动教育在幼儿园农场活动中的渗透路径分析

2.1 明确农场活动主题,发掘劳动教育资源

教师需要结合新时期的幼儿园改革发展需要,有效革新劳动教育活动形式[2]。以农场活动为载体,渲染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让幼儿在参与农场活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劳动内涵,并树立起正确的劳动思想价值观。

比如说,教师可以围绕引领幼儿了解农耕文化,掌握有机蔬菜的相关知识、技能这一内容,合理地构建农场活动主题。带领学生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参观当地的农场环境。之后,确定接下来的教育目标。引领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农场中所包含的农耕文化,使得幼儿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感受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劳动魅力。之后,结合对农场的参观和了解,掌握有机蔬菜的具体种植方法要点。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储备,使得其在接下来的生活当中,能有效利用自身所积累的劳动实践经验进行深入的探索,以全面提高幼儿的生活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确定这一目标之后,教师需要以劳育为思想引领,做好相关教学资源的全面发掘与整理。结合这一主题的农场活动搜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向幼儿介绍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农耕文化。引领幼儿在感知和思考的过程中,了解各个时期的农耕文化特点,以及随着时代发展农耕文化的进步与创新。并通过资源整理的方式,让幼儿能对有机蔬菜的种植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使得其在今后的成长中树立起正确的农业种植观和发展观,积累更加丰富的农业生产与实践经验。

此外,在整合劳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基于农场活动主题,搜集当前比较真实的农场案例和其他资料。以保证所构建的农场活动资源更加的丰富且直观,有效激活幼儿的劳动思维,使得其以更加全面准确的视角去思考农场活动主题,深入理解其中的劳动内涵。

2.2 构建农场活动情境,培养劳动思想观念

在组织农场活动时,教师需要遵循劳育目标引领,构建更加直观且鲜活的教学情景。从而将具体的农场活动知识以及相关的活动流程,更加直观具体地呈现地呈现给幼儿,使得其在感知的过程中,能对农场活动文化内涵以及具体的劳动要素形成更具体的认识。并在接下来的农场活动当中,根据自身所积累的劳动常识储备,进行自主性的探索。

在这一过程中,能有效激活幼儿的劳动思维,也能使得其在情景的助力下产生劳动欲望。在带领幼儿参与农场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载体的方式,介绍农场的主要环境,就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农作物以及所涉及的重要种植生产工艺与视频的方式进行介绍。在为幼儿解析的过程中,给予其正确的思想启迪,使得其能认识到农场活动中所包含的主要劳动常识与实践技能。了解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国家农业发展的进程,掌握先进的劳动动动工艺,以促进整个农业实现现代化改革。

在构建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列举当前农场环境当中所包含的重要种植和生产工艺。并引领幼儿在情景感知的过程中思考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今后的成长中使得其更加懂得珍惜劳动人民的付出,懂得珍爱粮食。

2.3 开展趣味农场游戏,夯实劳动技能基础

在开展农场活动时,教师需要基于劳动教育思想导向,开展趣味性的劳动游戏活动。从而让幼儿在更加有趣的活动氛围内,产生对农场活动自主探索的主观欲望。并在积累一定劳动常识与实践技能的前提下,更加规范有序的完成劳动实践任务[3]。在整个过程中能锻炼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思维,夯实幼儿的劳动技能基础。全面提高幼儿的劳动素养,使得幼儿在今后的成长和生活领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在积累丰富劳动实践经验的前提下,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组织趣味劳动游戏的活动中,教师需要明确农场教育主题,准备更加丰富多元的材料。营造更加直观的农场活动情景,并引领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探索当中。

比如说,可以在农场环境中设置趣味性的寻宝游戏活动。将不同类型的宝物卡片隐藏在农庄环境中的各个区域,然后,引领幼儿通过自主的搜集找到宝物兑换相关的物品。在这一过程中能培养幼儿形成善于观察的能力,也能使得其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对整个农场环境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或者,教师也可以为幼儿准备丰富的农场材料,如各式各样的水果和工具等。然后,引领幼儿通过分组协作的方式,共同参与到水果沙拉的自主制作当中。在这一环节当中,能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并在协调配合的过程中建立起优秀的团队品格。

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其他极具创新性的游戏体验活动。引领幼儿在一些种植工具设备的支撑下,自主地完成农场环境中的种植体验活动。在这一环节当中,能让幼儿对农业环境下的种植以及各项作业要务加以了解,使得其积累更丰富的常识,并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

2.4 家园协同农场体验,拓展劳动教育空间

在农场活动当中,为了驱动劳动教育有效渗透和落实,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育人观念,正确看待家长在整个劳动教育中所具备的主体作用。在形成家园协同思想的前提下,需要有效拓展的劳动教育空间。在确定农场活动主题的前提下,引领家长共同参与到学校所组织的农场活动劳动实践体验学习当中,让家长带领幼儿共同完成农作物的种植实践体验。在这一环节当中,家长要向幼儿渗透正确的劳动观念,使得幼儿在对待农场种植任务时,能保持更加端正的劳动态度。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劳动实践作业,以夯实幼儿的劳动实践技能基础。同时,还需要在家园协同思想的支撑下,引领家长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多带领幼儿参观农场环境,使得其对农场环境氛围以及所包含的主要农作物加以了解,使得其积累更加丰富的劳动常识和社会经验。

2.5 展示农场劳动成果,强化劳动教育反思

在基于农场活动组织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关注和了解幼儿在农场活动中的综合劳动实践体验以及具体的劳动表现。然后在一定载体的助力下,将幼儿的劳动实践成果直观地记录地记录下来,为接下来的劳动教育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在观察幼儿劳动表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劳动观念、技能养成以及素养建设几个维度着手进行有效的剖析,以保证所落实的评价工作更加地全面。然后,根据幼儿当下所形成的劳动认知和技能基础,确定接下来的教育辅导方案。并在确定劳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就接下来的农场活动教学方案规划进行优化调整和改进。从而有效突出农场活动本身所具备的劳育功能价值,让幼儿在今后的活动参与中获得良好的劳动实践体验。

结论

依前所述,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作为教师需要树立起正确的劳动教育思想观念。在开展农场主题活动时需要全面整合劳动资源,营造良好的活动情境和氛围,开展趣味的游戏活动。并有效拓展教育实践空间,让家长也能参与到农场活动当中,带领幼儿共同完成相关的劳动实践任务。以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文化观,促使其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建立起优秀的劳动品德。

参考文献:

[1] 何光辉.试论幼儿劳动教育的特点与策略——以幼儿劳动教育清单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3(01):65-69.

[2] 崔宁.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连云港市3所幼儿园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24(06):6-10.

[3] 曾艳丹.回归儿童的幼儿园体验式劳动教育实践[J].亚太教育,2022(2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