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优化作业设计的意义
卢帅群
西安太白学校,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初中语文优化作业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以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导,为实现学生的均衡和平等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语文家庭作业形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设计难度层次不同的作业,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选择性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优化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素养。
关键词:“双减”;初中语文;优化作业设计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作业”的定义是:学生为了完成学习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初中语文家庭作业指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阶段学校语文教师所布置的,由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主要针对初中生的日常语文家庭作业,不包括初中生的寒暑假语文作业。
这里所说初中语文优化作业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以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导的,为实现学生的均衡和平等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语文家庭作业形式。即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设计难度层次不同的作业,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选择性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
“双减”政策实施后,语文教师们虽然重视研究家庭作业的设置,并努力提高作业的质量,但作业质量全面提升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上仍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所针对对象缺乏针对性,且数量多,内容与形式缺乏多样性,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以及语文课程目标缺乏匹配性,作业评价机制缺乏有效性。这些问题都表明,优化初中语文家庭作业并创新其具有重要且切实的意义。
早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有关优化语文作业的研究就已经展开了,当时的研究是一线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情况,自发地开展了分层作业、弹性作业的研究。后来在“课改”、“新课改”以及如今“双减”政策的推动与指导下,相关研究以更科学、系统地方式取得了研究。
国外的教育专家也注意到了作业对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的检查反馈以及促进提升作用,并从家庭作业内容、形式、特点等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为后来的相关理论提供了数据支撑。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课外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地根据个体的爱好和多方面智能来差异设计,作业设计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美国杜克大学教育专家哈里斯·库帕博士提出,学校必须对课外作业做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应当设计强制和自主相结合的课外作业。法国的作业形式有合作探究性学习、口头报告、写作等,坚持“使人成为他自己”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培养,注重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因而,在“双减”背景下研究初中语文优化作业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1.1 优化作业有利于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
我国“双减”政策要求学校教师要以双减为契机,研究有效作业的功用和要素,通过科学、理性的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实施和作业反馈,优化学生认知负荷,实现有效作业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为学生学习减负提质服务。而优化作业就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之一。
1.2 优化作业有利于落实《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教师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因此,教师应在实践中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适量、优化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1.3 优化作业有利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语文核心素养要求作业不仅能支持课堂教学和学习,更应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学意识,形成自学能力。语文教师应该牢牢抓住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科学、有效地优化语文学科作业,构建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学形态为两翼、以思维发展为核心的作业设计系统,引导学生开展多样的学习实践,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2 现实意义
2.1 优化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语文家庭作业的最大特点是“等量齐观”,即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同等难度、同等分量的作业内容。这种作业模式带来的显著弊端便是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而优化作业则能兼顾这两部分学生的需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的要求,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语文作业,使学习能力有限的学生能从中渐渐建立自信心,同时也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能从中获得挑战带来的乐趣。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进并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动机。
2.2 优化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传统语文家庭作业以知识性的识记为主要内容,该类型的作业主要发展的是学生的语音辨识能力、背诵记忆能力和理解鉴赏能力,而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表达能力、探索应用能力的发展不足。学生虽然识记了许多语言和文学的相关知识,但却几乎无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而语文优化作业不仅内容多种多样,而且形式丰富多彩,除了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用其解决小到写通知、写邀请函,大到主持活动、撰写通讯等生活问题。
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人、身边事,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强化语文学习在生活中的体验与感悟,鼓励学生多写作、多表达,运用文字传递情感,最终提高他们“知行合一”的综合实践能力。
2.3 优化作业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素养
多数教师所布置的传统语文作业大多由抄写字词、教材课后思考题以及教辅练习这三部分组成,虽然课后字词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且教材中的课后思考题和教辅练习也是根据教学目标编写的,但这些类型的作业还是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更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师遵循“拿来主义”,对语文课标研读不深、不细,且没有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情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所导致的。
而优化语文作业的设置,可以极大地改善这一情况。因为语文教师必须仔细研读语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以及课堂目标,同时还要仔细了解学生的学情,观察他们的课堂及课后的反馈,才能布置好优化作业,这一过程必定会“倒逼”语文教师主动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自己的专业和水平素养,最终使教师们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