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跟随双减,减负增效

作者

刘永梅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三小学 830000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作为一年级数学教师需全面关注该阶段学生所具备的数学学习基础。本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思维,锻炼数学学习能力的原则,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本文主要分析在双减引领下如何优化数学教学,希望能为接下来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前言

在一年级阶段,做好学生的数学思维启迪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这关乎着一年级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因此,作为教师需要跟随双减步伐,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以保证所开展的数学教学更加得新颖、高效,助力一年级小学生顺利地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真正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和要点,提高学习品质。

1 构建情境,化抽象为具体

在一年级阶段,为了启蒙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有效发挥教学情景的优势。结合课程教学要点合理构建情境,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认识到数学文化要素,理解数学规律,从而更加规范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的问题。

比如说,在“比高矮”这一活动课当中,为了让学生能形成良好的比较思维,建立起正确的数据比较意识,教师则可以借助生活元素,构建更加生动的情景,将现实生活中与比高矮有关的案例导入到课堂上,比如说可以展示不同身高的同学图片,然后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个同学身高比较高,如此一来能让学生对比高矮形成更加形象地认识。

或者,教师在构建情境的过程中,也可以合理构建生活模型,以便学生在观察中能真正加深理解。比如说,为了让学生能对不同类型的几何图形有所认识,可以在多媒体的有效助力下,展示更加丰富多元的几何图形要素。然后,引领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归纳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如此一来能真正增强学生的数学思想认知。

同时,在构建情境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发挥趣味数学实验的优势,将与数学知识点有关的实验情景展示到课堂上,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能自主总结实验规律,掌握其中所蕴含的数学要点。

2 大单元备课,完善知识体系

在双减引领下,教师需要关注一年级小学生目前所具备的数学认知基础[1]。然后,本着拓展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能力的原则,做好大单元的备课设计与教学优化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的数学文化认知,同时也能保证学生最终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储备更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增强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性,以保证学生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活动当中能触类旁通,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助力其更加深入地探索数学问题。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掌握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内涵以及所展现的功能价值。并结合一年级数学课程育人目标,对具体的大单元教学活动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比如说,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清楚地掌握“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内容,教师则可以基于大单元教学活动思想,围绕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设置具体的教学活动方案。先从立体图形的角度着手,为学生搜集更加直观的教学素材,展示具体的立体图形模型。然后,引领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感知立体图形所具备的几何特点,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同时,也可以通过积木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具体的立体图形几何模型。然后,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等多种活动,来增强对几何图形的认知。

此外,在大单元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合理设置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比如说,引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积木模型进行自主的拼接,来培养学生形成更加灵动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几何图形自主创新能力。

3 渗透学法,引领自主探究

在双减引领下,教师须有效发挥一年级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地位。要培养其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观,并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要点进行主动探究。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需要向学生渗透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和技能基础,助力其更高效地完成各项探究任务。并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意识。引导其在明确探究任务之后,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高效能地完成课程探索。

比如说,在小学阶段,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围绕“2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节课规范地设置教学活动任务。结合学生当前所掌握的数学计算口诀和方法,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引领学生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计算训练挑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更加灵敏,也能促使其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计算要点,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敏捷性与高效性。而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总结归纳意识。将此部分内容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有效的衔接,引领学生在对比归纳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计算要点。避免其在今后的数学计算学习与实践应用时,因为对基础概念的认知存在偏差而导致计算失误率增加。

4 个性训练,加强巩固吸收

双减强调教师要重点关注一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课后作业和训练的角度着手做出调整。让学生能有效缓解自身的学习压力,以更加快乐的心态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在明确这一目标之后,教师需要对接下来的训练活动设计加以优化[3]。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训练需求。并设置更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训练活动方案,不断完善训练体系,让学生能更加精准、高效地完成课后训练,进一步巩固与有效吸收数学的知识要点。

比如说,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教师可以设置趣味性的实践拓展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参与到生活购物当中,然后根据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人民币之间的转换,以夯实学生的生活常识基础,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搜集趣味的数学故事,运用自身所具备的艺术素养进行数学文化板报的设计。或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所掌握的几何图形进行创意设计,如此一来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几何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结论

依前所述,在面对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活动时,作为教师需全面了解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并探索更加具有规范性的教学模式。如此一来能不断地改进教学环境,助力小学生高效能完成数学课程学习任务。因此,教师需要有效发挥教学情景优势,并做好大单元备课,合理渗透学法,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开展个性化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和内化数学知识要点。

参考文献:

[1] 宋树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0):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