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的研究与探索
刘小维
辽宁何氏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产业学院是民办高职院校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聚焦于新型人才的培养,且成为新时期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的本质要求。民办高职院校在建设产业学院时,应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究怎样建设“产业学院”,本文对此提出四点策略,一是确定管理产业学院的主体,二是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三是找准产业学院的工作对象,四是坚持做好协同育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校企合作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建设了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即产业学院。建设产业学院的目的较多,其中之一是协同育人机制和深化产教融合,促使新型人才培养实体具有更多功能,主要是科学研究、学生创业、人才培养、企业服务、技术创新这些功能[1]。结合2021年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而言,民办高职院校在建设产业学院时有诸多要求和困难,如何有效、科学的建设产业学院是应该重点分析研究的问题。针对于此,本文以辽宁何氏医学院美容产业学院为例,谈一谈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
1 民办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意义
民办高职院校大力建设产业学院,有两点显著意义。第一,通过建设产业学院,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载体,且可以促进产教融合。辽宁何氏医学院美容产业学院(下文写为“美容产业学院”)在建设中取得不错成效,其中之一是成功构建了产业和高等教育的集群联动发展机制,企业和院校能够共同育人,便于培养新型人才。第二,管理产业学院的主体是“政行校企”,企业和院校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分工合作。企业的主要职责是生产实习、安全管理、教学实训,院校的主要职责是学籍管理、理论知识教学。而在实习实训、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材开发这些方面,企业和院校之间是共同谋划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休戚与共的利益关系,具备利益、命运、发展这三方面的“共同体”特性。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如果可以有效融入企业需求,则能够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有十分大的裨益。
2 民办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路径
2.1 确定管理产业学院的主体
民办高职院校的产业学院具有特殊性,始终接受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协调,同时由行业协会对院校、行业企业进行有效领衔,最终成功构建多元协同创新平台、育人平台。所以,管理产业学院的主体是“政行校企”,但目前来看,“政行校企”在作用发挥上还存在较多不足。
美容产业学院在强化“政行校企”的主体作用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对教育部、国务院及省市的政策文件进行深度解读,重点分析其中涉及产业学院建设的政策文件,便于为后续的产业学院建设及运行提供指导意见。第二,进一步强化院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消除所存在的尖锐问题。比如美容产业学院积极与行业协会进行沟通,强调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在办学育人活动之中,从而获得行业协会的鼎力支持。不仅于此,当行业协会的参与度足够高时,可以与企业联手,共同参与在院校的产业学院建设活动之中,逐渐成为办学育人的主体。目前来看,行业协会已经可以对企业和美容产业学院进行双重指导,在育人方面实现了有效投入。
2.2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在建设产业学院时,应该强调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创新,逐渐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院校应该促进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联动,尤其是要促进“政行校企”联动,为后续的产业学院建设及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正确指导[2]。应该说,办学模式具备联动机制之后,可以引导院校、企业之间进行良性合作及深入合作。为确保联动机制在今后可以发挥更佳作用,当地政府应该强化统筹协调,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进行全方位分析,提供一些可行的长效保障机制。对于行业协会而言,需要做的一点是指导校企合作发展,为校企提供政策咨询,同时还应该为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各方面的服务。
2.3 找准产业学院的工作对象
民办高职院校在建设产业学院时,务必找准工作对象,即“产学研创”。教育部所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提出一些明确要求,比如要求产业学院坚持将“产学研创”作为工作对象,需要重点完成一些建设任务,便于“产学研创”的顺利推进。美容产业学院在建设中,主要是进行七个建设任务,一是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开发校企合作课程,三是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四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五是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六是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七是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2.4 坚持做好协同育人
毋庸置疑,协同育人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势所趋。民办高职院校要想做好协同育人,应该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第一,专业(群)应该与重点发展的产业(群)有效结合,一方面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解决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产业发展应该巧妙融入在院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将产业链、专业链、教育链、需求链、人才链巧妙结合起来[3]。第二,产业学院要注重高质量人才的引进,成功搭建科研平台,促进“产研一体”。如此一来,产业学院可以拥有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也可以因此形成人才聚集效应。第三,产业学院应该具有创客空间,这需要民办高职院校积极寻求社会企业的支持,促进“产学研创一体”。在搭建创客空间的过程中,民办高职院校要培育专业化的指导师资团队,应包括创业导师、企业导师、专业导师。比如美容产业学院会选择开展各类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定期引导师生参与在创意产业发展活动之中,可因此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达到了不错的育人效果。
3 结语
民办高职院校应该将产业学院的建设视为一大重点,在产业学院建设这一方面进行积极深入的研究,探究产业学院建设的更多要点及做法。后续在产业学院的建设中,民办高职院校应该在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产学研创”这些方面较大研究力度,尤其是要促进产教融合,依托校企合作的优势建设产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仲静静,高会娟,徐娜.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建设[J].山西青年,2022(21):30-32.
[2] 孔祥银,苏孝洵.地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2022(09):171-173.
[3] 李妮娜.全球化视角下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27):65-67.
课题项目: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课题编号:ZJS2022YB095
作者简介:刘小维(1987-)女,汉族,山东人,研究生,辽宁何氏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