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和优化措施分析
梁依然
湖北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 442000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关系着其理解力、思考力和想象力的提升。家庭、学校、社会携手为下一代创造健康良好的成长生态系统,是今天的教育共识,也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在家校协同共育中,家长和教师都应当熟知自己的责任定位和边界,在“双减”政策下因材施教地提供教育支持,真正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双减”政策下,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分工进一步深化,因此我们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不断的优化改进措施,以更好的方式方法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家校共育;阅读现状
前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将教育关注点投向了如何用自己的教育去激起并发展学生的智慧。由于新课程的改革需求,课堂教学的目的早已从如何倡导和期待教学的深度,转向了如何探讨和把握教育心理,营造和培养更加和谐的课堂环境,极具活力的课堂氛围将激发师生们的创造热情,拓展彼此的智慧。
在社会生活中,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比如缺乏责任感的品德问题,焦虑、抑郁、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以及学习压力大导致的厌学、身体素质下降等问题,都可能与家庭教育的因素有关。父母把儿童发展等同于学业成就的获得,忽视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家长和老师都需要思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差别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方寻求科学养育的专业知识和家庭教育的专业化指导,弥补个体经验的不足。
1 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常见的家校矛盾往往是,老师希望家长把孩子的习惯培养好,承担更多指导孩子学习的责任,同样家长也希望老师能够全部承担和孩子学业相关的责任,导致彼此指责。在阅读习惯培养上,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阅读形式多元,阅读内容选择过多
传统的阅读习惯很多时候是孩子为了追求安全感,为了完成任务、补充学习方面知识,锻炼阅读能力等,这就导致当下的小学生阅读中阅读形式多元化,但阅读的内容是相对匮乏的,这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较低。
1.2 网络文学作者素质较低,作品感染力不够
国内小学生已经普遍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一些趣味阅读的形式,让小学生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之中,但是在参与的过程中,小学生的自主性挖掘不够,又偏爱网络文学,广大小学生教师没有真正的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特点设置相应的学习内容,这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1.3 教育模式传统,兴趣激发不够
当下小学阅读过程中教育模式是相对传统的,采取的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状态,这导致学生的兴趣激发不够,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爱程度,这对后期其阅读水平的提升是不利的。许多老师对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成果经验了解不够。汲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对于新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相匹配的学科间的,渗透把握能力不够。
2 小学语文阅读的优化措施分析
2.1 课堂上要实现阅读形式的有效多样化,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小学生阅读进行的过程中,阅读内容的形式和内容应尽可能多样化4。目前我国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小学生在校课堂在保持例行的四十分钟教学时间的基础上,缩短了在校学生的课后和节假日补习时间,这也对在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并深化教学目标,甚至对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这些都成为了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家庭中要提升小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小学生阅读作品感染性
小学生阅读不仅仅是小学生的行为,更多的是小学生家庭的行为。因此小学生家长要更为深入的融合到小学生阅读进行的过程之中,增强小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阅读使学生们认识到阅读的价值和阅读的现实意义,从而让孩子实现自我的阅读取向,激发他们更好学习才是可持续的目的。
2.3 家庭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要提升家校合作的意识,增强家校共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孩子阅读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和感悟,这样也可以帮孩子过滤掉看书后的疑惑,使阅读变得有趣更有意义。在围绕文章细枝末节、语言对话、情节发展分析文章的核心思想期间,学生和家长可以一起运用推理能力,通过猜测、捕捉和总结的方式探索文章的核心思想。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领悟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总结中把握文章的精彩之处。
2.4 以激发兴趣为核心,创新教育模式
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氛围。阅读能力的培养6,离不开专门的文化氛围,即便是在成人阅读能力培养方面,也同样遵循这样的思路和基本原则。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活动,创设能够被小学生所接受和喜爱的阅读环境和语言氛围,比如在他们经常活动的区域张贴能够被小学生所阅读和理解的标记、符号、文字、句子。教师应注重引导思考,理清思路。教师在真实的的问题情境中激起学生的理智兴趣,引起他们主动的思维,然后再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进行引导。在阅读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引发思考的暗示和线索,让学生根据这些暗示依据自己已经学过、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帮助学生迅速掌握阅读关键信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结语
家长需要尊重教师们的工作,家校协同育人最基础的就是要建立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学校要帮助家长明白,术业有专攻,教育规律需要遵循,老师的权威需要尊重。和谐的家校教育管理主要体现在家长与孩子、家长与老师、老师与学生的语言互动当中。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当善于捕捉生活中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创造出更切合孩子学习节奏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家长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将课堂上要从枯燥无聊的机械练习,演变成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自然的“对话”。思维的激活与灵感的爆发源于对话的启蒙与碰撞。深层次的对话才是产生内在现实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吴振华.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 2015, 000(001):177-178.
作者信息:梁依然(1997,2-)女,汉族,湖北十堰,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