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课堂练习分层设计

作者

李相荣

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教育局教研室 532300

摘要:新课程标准作为我国当今教育体系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依据,要注重其对学科教学的具体要求。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在开展课堂练习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科学合理地开展分层作业练习,可以解决学生在写作业时存在的有人“嚼不烂”、有人“吃不饱”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学习信心。下文就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课堂练习分层设计原则和实践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课堂练习;分层设计

前言

作业分层设计是指对作业结构的弹性优化,按照学生的兴趣需要、学习水平进行层次划分,不同层次的作业难度不同、数量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新课程标准指向下,开展课堂练习分层设计已经逐渐成为每一位基线教师首要选择的教学模式之一。在此背景下,在设计练习内容时要秉承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充分发挥物理课堂作业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1 初中物理课堂练习分层设计的原则

设计分层课堂练习的目的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不同程度的能力发展。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物理开展课堂练习分层设计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主体性原则。这一主体自然是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划分不同的层次,然后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差异,制定不同的习题难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所要完成的作业难度自然也更高,反之,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也要予以严格的控制。

其次,多样性原则。这里所说的多样性除了保证作业内容多样外,还要保证作业形式的多样[1]。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开展不同的作业形式。例如: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就可以制定实践活动的习题,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就可以注重知识与生活元素相融合的习题布置。要真正保证习题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发展需要。

再者,科学性原则,这里所说的科学性指的是作业难度和作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科学的对应。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的机会,不能由教师分配作业,而是要保证课堂的民主性。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所完成的作业与其真实能力相符,也能真正发挥分层作业的教育价值。

2 初中物理课堂练习分层设计的具体实践

2.1 结合具体学情制定分层计划

按照初中生的具体学情制定课堂练习的分层计划,是最能体现分层教学的实际价值的方式之一。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要对每名学生的个性、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智力发展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全面地了解和深入的分析,尊重个体差异,为分层设计工作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依据。

有些学生的物理感知能力较强,智力水平尚佳,但好奇心更重,玩心也更重。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尽量少布置一些书面形的练习,更注重练习内容的技巧性、实践操作性。也可以适当增加练习的难度,减少此类学生在完成练习时的枯燥感,从而提高其专注力和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且在学习时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其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良好,也热爱物理。这时,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就要适当地放低要求,以基础类的题型为主,遵循“浅练多讲,查缺补漏”的原则。而一些处在中等状态的学生,要注重书面练习与实践练习相结合,让学生理清基本的物理概念,并结合实际操作,提升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逐渐树立学习信心。

2.2 结合作业特点制定分层计划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实践性更强,经常会有运用物理实验解释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情况。因此,在制定分层练习计划时,可以结合作业的特点进行分层。将练习的类型内容分为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学习水平较高、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侧重课外练习,凸显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而对于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更注重课内练习,让学生在完成练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及时请教老师。

例如:在学习“电功率”相关知识点时,最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功率概念。教师就可以结合作业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内容。基础型的练习包括:电灯泡上所标示的“220V”“25W”分别代表什么意思?额定功率是指电器在( )时的电功率,额定电压是指电器在( )时的电压。拓展类的练习有:当一只灯泡两端电压均为220V,10分钟内所消耗的电能为104J,通过该电灯泡的电流为多少?灯丝电阻为多少?电功率又为多少?而拔高类型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物理图表分析完成作业,根据电功率的特点设计与现实生活相符的图表,并提出一些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通过更深层次的探究和思考,完成练习过程。

2.3 结合兴趣爱好制定分层计划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孩子提前进入青春期,面对教师的管教和学习过程常常会产生叛逆心理。因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为了践行新课程标准,保证分层练习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练习内容,让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作业,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针对不同类型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又要给予不同的作业辅导和不同的课堂检测,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初中生在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例如:在学习“熔化与凝固”相关知识时,可以将作业分为不同类型。书写类作业为书面习题练习,学生要根据教材中的熔化、凝固、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等概念性知识解决问题。应用类的练习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到本节课上出现的熔化与凝固的画面和变化,可以录制成视频,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拓展类的习题则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恰当的物质完成熔化与凝固的过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练习内容,但是要保证作业的高效完成。

结论

综上所述,在如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开展教学时,要制定合理的分层计划。秉承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结合具体情况,设计合理的分层题目。保证整体教学过程,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充分发挥物理课程的教育价值,促进初中生综合物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钱宏伟.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1(1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