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探究

作者

康丽

兰西县康荣镇第一中学 黑龙江 绥化 15150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当前课堂教学形式已经进入到了全新阶段,需要教师更加倾向于品质教学,严格落实以生为本教学思想,将渗透核心素养作为接下来课程改革主要方向与目标,以此缔造出内涵发展、生态优质的课堂环境。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分析核心素养内涵,认清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所产生的价值作用,并以此作为教学改革前提,打造小学语文生动精彩课堂。本文是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以及应用价值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价值探究

前言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核心素养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因素,关于核心素养的构建全面与否,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吸收的深度状况,是考查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关键载体。因此,在现代化教学理念实施路径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构建,并关注思维意识渗透,不断拓展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策略应用中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勤学善思会表达,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助力学生拔节成长的知识沃土。

1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与价值分析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知识内容的关键,其主要包含为四个应用板块,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1]。就语文核心素养本质来讲,其是一种高效学习能力的象征,可以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促使教师重视考察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技巧,助力学生实现语言与思维协调发展,更加有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营养均衡。由此可见,语文核心素养实际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和思想精神的代表,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关键作用。

此外,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素养”二字,可理解为在语文学科方面的思维理解以及学识造诣,能够拥有对语言的强大掌控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应用到课程吸收理解中,可以有效助力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在学生需要完成语文输出知识时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抑制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造成的思维局限,能够在核心素养帮助下完成能力协调提升,对学生的学习影响较为深远,应为小学语文教师所重视,并将其渗透到课程教学实践策略中。

2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

2.1 利于打造多彩课堂,丰富语文教学模式

根据以上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以及实施价值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可知,渗透核心素养不仅是完成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出口,更是打通制约知识,加速循环的重要手段[2]。教师应积极构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框架,以满足相关素养提升的内在要求。如此,不仅有利于打造语文多彩课堂,还能使课堂教学模式得到全面改善与丰富。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在构思教学模式时融合创新思考,以体现课程模式的实用性与功能性。

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课文讲解是以教师与课本教材为指引,通过要求学生展开机械式阅读来完成对课文的熟知。若要渗透核心素养则需要教师为课堂教学模式添加更多教育元素,包括利用课文讲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锻炼学生语言功能以及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学习更多优秀文化内容等。因此,教师应认真分析课文,捕捉多彩知识元素,为学生创造精彩课堂,并以此为基础丰富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水平。

2.2 切实突出导向作用,增进学生思维品质

在新课程教育指导纲要中曾对教学模式做出规定,要求教师重视品质教学,以某一项教学目标作为学习方向,并围绕该目标进行创新研究,以期增进学生思维品质,强化综合学习能力。而这也正是导向作用的重要表现,通过导向作用的有效指引,能够让教师在设计课程方案之时充分关注学生学习成果,落实以生为本教学原则,从而做到稳开局、快起步。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满足构架核心素养所需要的教学元素,让核心素养成为搭建语文课堂的重要基石。

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陶罐和铁罐》为例,教师应将渗透核心素养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围绕课时内容以及教学指引来设计定向教学方案。如要求学生完成情景还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两个角色,以切实感受作者通过陶罐和铁罐故事所要传递的思想内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让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得到充分保障。因此,通过渗透核心素养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导向作用,全面增进学生思想品质,以保障教学品质。

2.3 促进语言协调发展,迎合教育改革需求

教学改革不仅是对教学模式的有效规定,更是对教学品质的硬性要求[3]。让教师开发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从中找寻切入点,从而落实以提升核心素养为核心,以更新教学思想为起点,让语文教学过程不再停留在认字析句的浅表层面上,而是更加重视和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进而实现语言思维协调发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迎合教学改革需求,借助核心素养的渗透过程,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提升,以实现学习营养均衡。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保留学科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应为学生拓展教学知识板块,通过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来改变重复性、机械性教学现状,积极发挥出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发展的支柱作用,借助情景元素实现正确思维品质引导。如要求学生进行辩论比赛,通过论据搜集以及语言输出,让学生能够逐渐拥有强大语言功底,使语文综合学习素养上升到崭新高度。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渗透语文核心素养,有效彰显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的显性价值。

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科目,核心素养必不可少,并对课程质量产生关键性影响因素。在倡导多元教学的当下,教师应打造品质课堂,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置在课堂教学的首要地位,着重突出核心素养在课程实践中的支柱作用,给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创造良好发展空间。让知识能够借助核心素养的渗透完成高效传输,切实改善整体施教氛围和面貌,促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实现突飞猛进,以此迎来全新发展契机,高效满足综合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彩艳.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探讨[J]. 教育界, 2022(4):32-23.

[2] 乔路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路径探析[J].文学少年,2021,000(003):P.1-1.

[3] 王谧.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施途径[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1, 000(0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