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巧用母语正迁移作用提升“零基础”一年级学生英语词汇量

作者

龙玉仪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怡海小学 广东 佛山 528200

摘要:我国作为英语非母语国家,很多家长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非常重视,但也有相当多学龄儿童是对于英语是“零基础”的状态。而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零基础”英语的学生将越来越多。这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浸入式的全英语言环境,无法在浸入式全英语环境中实现有效的英语启蒙,本文旨在运用用母语正迁移的对二语习得的作用提升一年级学生对英语泀汇的掌握与运用,使他们完成母语向全英的过渡。

关键词:母语正迁移;零基础;中英文故事;

引言

母语对学习者的影响在二语习得中普遍存在,心理学称这种影响为“母语迁移”。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母语的使用习惯直接影响二语的习得,产生积极或消极作用。教育心理学上来说,母语与外语的相似成分而对外语习得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叫做正迁移,它能促进外语学习的掌握与使用;另一方面,母语与外语的差异而对外语习得产生的消极影响叫做负迁移,是学习外语的一道坎。正、负迁移一般同时存在,也共同产生作用和影响。经过多年来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人们越来越多意识到:在二语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完全摆脱母语,它的作用不应无视。

1“零基础”学生难以适应浸入式英语学习

我国是非英语母语国家的现实决定了英语教学不可能完全回避母语的影响,而母语的过度的使用也会不利于英语学习。很多家长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非常重视,但也有相当多学龄儿童是对于英语是“零基础”的状态。根据摸底调查和测评,我校一年级学生入学前已进行英语启蒙的占比不到10%,大部分孩子是英语零基础。此种情况在本区域的很多学校也存在。而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零基础”英语的学生将越来越多。这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浸入式的全英语言环境,无法在浸入式全英语环境中实现有效的英语启蒙,包括对于基本的词汇掌握与运用。现在的英语课堂流行全英教学,哪怕是面对刚接触英语的低年级学生,然而完全脱离母语的教学至少对于英语初学者而言是不可行的。

2 母语正迁移作用有利于一年级学生掌握与运用英语泀汇

母语对外语习得产生的有益的、积极的影响叫做“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它能促进学习者对外语的掌握与运用。我们应帮助学生找出两种语言的共同点和相似之处,利用正迁移的影响到达学习的目的。这不失为一个持之有效的办法。

一年级学生虽然是英语“零基础”,但母语基础却是具备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的教学建议也提出,教师应结合学生母语学习的经验和认知发展需要,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异同,培养学生掌握有效记忆和使用英语词汇的方法。基于以上理论与建议,结合我校学情,在一年级英语启蒙中,能否充分利用“母语正迁移”的积极作用,实现零基础学生逐步向全英阅读过渡?

3 中英文故事是“零基础”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良好载体

故事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和心理成长的重要途径,对发展低年段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中英文双语故事把要学习的英语词汇嵌入到有趣的故事中,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就能容易理解英语单词。单词从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让孩子在听读故事的过程中自然地习得英语。对于零基础的刚从幼儿园升上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帮助他们适应小学学习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英文故事有两大优势:一学习材料易于理解,通过阅读材料,学生能很轻松理解和学习英语单词;二是学习材料有趣,故事的选择不受学生的英语水平的限制。中英文故事教学能利用故事的逻辑性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学习效果更好。

除了选材有趣,中英文故事还有很强的渐进性和重复性。我们通过在讲故事过程中有意重复核心语言,让具有一定母语水平的一年级学生更容易内化英语,让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持续。通过不断积累和增长的词汇量以及英文表达方式,学生能规避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有效进行英语学习的启蒙。个别学生家庭利用中英文故事为学生进行英语启蒙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孩子们能够进行全英阅读前,中英文英语故事可以作为一个过渡性的提高学生词汇量和词汇记忆能力的载体灵活运用。

4 实施方法与效果

4.1 学习材料选择和改编

语言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发现,外语教材内容的趣味性与初学者低水平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原文材料中有符合初学者的兴趣和认知发展水平的,但学习者因外语水平不匹配无法流畅理解。而我们为了适应初学者编写的简单故事,非常适合一年级英语教学。根据我校一年级现行使用的的外研社新标准英语教材(一年级起点),我们按模块、分主题查找相关故事,改编成为中英文故事,其中,需要遵循一些选材和改编原则:

(1)深入研读教材,抓准各模块的主题选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教材各单元应围绕主题,选择适切的语篇材料。”在充分了解学生现行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提炼出单元主题以及各模块的大观念和课时小观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故事资源搜集。因此我们资源库里的故事类型主要有三类:教师根据教材自己创编的小故事、改编后的童话类故事和绘本故事。

(2)故事的篇幅和难度应适当。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故事篇幅不宜过长,否则会使学生难以全程保持高度注意力,影响效果;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处于发育阶段,故事既要有故事趣味性,也不能过于复杂。另外,虚词、修饰句和代词也较少使用。

(3)在故事中对目标词汇进行有计划的重复。

目标词汇的插入从易到难、由少到多,呈循序渐进式。大部分故事资源都不具备词汇重复性这一特点,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改编。故事中相同的单词和句型自然地重出现在故事的各个部分,学生不知不觉重复练习,产生了极佳的记忆效果。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要想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就必须增加教学过程中的重复性。我们对目标词汇的类别顺序是先教名词、形容词、动词,然后是副词、介词、代词、冠词等。每个故事中的新单词在10个以内。

4.2 实施方法灵活多样

因故事的篇幅较小,教授时间短,因此教学安排上十分灵活,不拘于课堂内外,也能借力于家校网络等平台。

(1)教师利用课堂上教学任务完成后剩余的五到十分钟时间以及早读午阅等碎片时段,对学生进行改编后故事教学。我们通过课件和自制视频来展示故事情节,加深学生对故事的印象。在讲故事过程中 我们对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相关提问,增强互动性,让学生保持注意力。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儿童的学习特点,能绘声绘色地讲述并配合表情和动作。对于故事中的目标词汇,我们放慢速度,聚焦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效果。每当单词重复出现时,我们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说出目标单词,达到巩固的效果。

(2)教师制作中英文故事微视频,利用云班牌和钉钉等网络平台家校联播。我校每间场室均安装云班牌,同时,班级每台一体机都安装了粤教翔云数字教材,每位师生均有帐号,能开展线上、线下的学习。每个班级均建立钉钉群,家校使用频率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制作的微视频可以借力各大网络平台,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搭建了科学发展的平台。

(3)利用学校电视台直播系统,每周制定固定时间进行绘本改编故事播放。英语科组本学期开展的英语阅读素养提升方案中,以分级阅读标准为指导,开展了系列绘本阅读活动。结合阅读活动,我们敲定了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绘本书单,并对绘本进行主题归类,然后改编,重新配音和制作翻页共读视频,在学校的电视台直播系统中以每周3次的频率播放。

(4)把纸质版改编故事对应各模块各单元装订成册,成为英语教材的有力补充。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个也许会成为我校将来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特色。

经过一年以来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发生了正向改变。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听故事,感知单词,进行有效的英语输入。他们的词汇量得到有效积累,词汇记忆能力有明显提升。学生学习大约200个单词之后便可以使用全英进行教学。就这样,启蒙阶段的他们完成母语向二语的过渡,为全英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刘景东.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27):45

[3] 王正.故事主题英语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

[4] 王丹.三文治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1.校园英语,2018(12):175

[5] Ji,Y.Sandwich Story Methodology:A Chinese Version of CLT for Young ELT Learners,1997.

[6] 聂玉风.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