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加强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

刘翠芹

中共廊坊市委党校 邮编06500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营经济是党长期执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我们始终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视为“自己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思想政治工作是贯穿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 “精神引擎”。它通过价值引领、思想疏导、共识凝聚,为企业发展注入政治灵魂、激活人力潜能、拓宽社会空间,是民营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思想政治工作对民营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导企业把握发展方向,锚定 “正确赛道”

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存与盈利,更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紧密相连。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政策解读、形势教育等方式,确保企业始终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

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能引导民营企业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双碳” 目标、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通过思政工作,企业可以深入理解国家战略的内涵与导向,调整企业运营,实现长期发展。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能帮助民营企业规避发展风险。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合规经营是企业的 “生命线”。部分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易陷入 “利润至上” 的误区,出现不正当竞争等短期行为,最终导致企业声誉受损、甚至被市场淘汰。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法治教育、诚信理念传播,从思想根源上强化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合规意识。

(二)凝聚员工共识,激活 “内生动力”

员工是民营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员工的归属感、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创新能力。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企业文化建设,将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融合,激活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增强员工归属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讲述企业发展故事、传递社会价值理念,让员工认识到工作不仅是为了个人收入,更是为了 “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解决问题”。

二是提升员工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员工胜任工作的基础,包括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法治观念等内容。思想政治工作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日常工作,通过案例分析、榜样示范等方式,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三)助力履行社会责任,拓宽 “发展空间”

企业社会责任是民营企业融入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 “家国情怀” 教育,引导民营企业树立 “企业公民” 意识,将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既提升社会声誉,又拓宽发展空间。

一方面,校准企业价值导向。思想政治工作通过 “家国情怀”教育,让企业管理者认识到 “发展为了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社会资源保障、员工辛勤付出,因此必须反哺社会。

另一方面,提升企业社会声誉。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信任、市场认可和公众好感,从而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多机遇。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经营战略,形成 “责任竞争力”。

二、当前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普遍偏低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民营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知偏差,是导致工作难以推进的首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两个层面。

在企业管理者层面,部分管理者认为,民营企业的核心目标是盈利,思政工作 “不能带来直接效益”,属于 “额外负担”,因此将主要精力投入生产、销售等主营业务,对思政工作 “嘴上重视、行动忽视”。

在员工层面,存在参与度低与认同薄弱的问题。部分员工认为思政工作 “与己无关”,是企业管理层的 “任务”,参与思政活动时态度消极、敷衍了事。

(二)工作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存在短板

健全的工作体系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但当前部分民营企业思政工作体系存在组织定位模糊、制度规范缺失、人员保障不足、考核激励缺位等问题,导致工作开展随意性强、实效不佳。

一是组织定位模糊,依附性强。多数民营企业未设立专门的思政工作机构,思政工作多依附于行政部门、人力资源部门或工会,缺乏独立的工作主体与话语权。

二是制度规范缺失,缺乏长效机制。由于重视不足,多数民营企业未建立思政工作的常态化制度,既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计划,也缺乏规范的工作流程。

三是是考核与激励缺位,动力不足。由于思政工作效果难以量化,多数民营企业未建立思政工作考核机制,对思政工作的开展情况、实际效果缺乏评价标准。

(三)党建引领作用有待加强,融合程度不足

党组织是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核心,党建引领是提升思政工作实效的关键。但当前部分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存在 “有形覆盖” 不扎实、“有效覆盖” 不足、与企业文化建设 “两张皮” 等问题,制约了党建对思政工作的引领作用。

三、加强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讨

针对当前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需从提高重视程度、创新内容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推动文化融合四个维度入手,构建系统完善的工作体系,提升思政工作实效。

(一)提高企业重视程度,树立 “思政促发展” 理念

提高重视程度是加强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需通过外部引导与内部觉醒,让企业管理者与员工认识到思政工作的价值,树立 “思政促发展” 的理念。

从外部来看,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与典型示范。一方面,通过出台扶持政策,激发企业开展思政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挖掘并宣传民营企业思政工作的典型案例,让企业管理者看到思政工作的实际效益。

从内部来看,企业管理者应转变认知,将思政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管理者需认识到思政工作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将思政工作与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同时,通过管理者带头参与思政活动、与员工分享思政学习心得等方式,发挥 “头雁效应”,带动员工主动参与思政工作。

(二)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增强思政工作针对性与吸引力

传统的 “念文件、开大会” 式思政工作已无法满足民营企业员工的需求,需结合企业实际与员工特点,创新内容与方式方法,让思政工作 “活起来”“实起来”。

在内容创新方面,需实现 “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国家战略与企业实际,将 “双碳” 目标、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与企业业务方向相结合,设计 “思政 + 业务” 的内容体系;二是结合员工需求与职业发展,将思政内容与员工关心的薪资待遇、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问题相结合;三是结合社会热点与反面案例,将疫情防控、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社会热点与企业合规经营相结合,通过反面案例警示违规风险,增强思政内容的针对性。

在方式方法创新方面,需推动 “线上 + 线下” 融合、“理论 + 实践”结合。线上方面,利用企业微信、钉钉、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开展碎片化思政教育;线下方面,摒弃传统的 “单向灌输” 模式,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实地研学等互动式方法。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思政工作团队

专业的思政工作队伍是提升工作质量的关键。需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思政工作的专业化队伍。

一是健全队伍结构,明确岗位职责。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与员工人数,合理设置思政工作岗位。同时,吸纳企业党员、优秀员工、工会干部等加入思政工作队伍,构建 “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全员参与”的队伍体系。

二是加强培训提升,提高业务能力。定期组织思政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思政工作方法、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等,提升其专业素养;鼓励思政工作人员向优秀企业学习,通过交流研讨、跟班学习等方式,借鉴先进经验;此外,邀请高校思政专家、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专家等为思政工作人员授课,帮助其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廊坊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 编号 LFSZKT—2025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