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

金颖杰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医院 024400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病情发展迅速、病情严重并且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和致残的首位疾病。临床实践中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迅速在发病早期溶解脑血栓,恢复脑部血流,减少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2]。但是,静脉溶栓治疗虽然能够达到非常显著的疗效,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例如颅内出血、再梗死和过敏反应等,而能否安全有效的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则主要取决于治疗过程中各方面的护理工作。

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溶栓前的病情评估及知情沟通,到溶栓期间的密切观察与风险管控,直至溶栓之后的并发症防范、心理调适以及康复指导,系统化的护理举措不但可以提升治疗的顺从度,降低并发症出现的频率,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恢复状况和生活品质,为探究该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 2024 年 1 月 -2024 年 12 月收治的 40 例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 ( 常规护理)、实验组(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静脉溶栓护理),各 20 例,其中对照组男 11 例,女 9 例,年龄范围为 55-75 岁,均值年龄为( 64.32±2.21 )岁,实验组男12 例,女8 例,年龄范围为54-75 岁,均值年龄为( 64.01±2.31 )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得知,二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是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医嘱执行、用药指导以及一般的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按照常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基本的饮食,休息以及日常康复的常规指导[3]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溶栓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溶栓前评估、溶栓中监测、溶栓后风险防范、康复指导等。

溶栓前评估:护理人员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主要评估意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既往病史、合并症、用药史,严格筛查溶栓适应证及禁忌证 [4]。评估结束后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溶栓的意义、风险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溶栓治疗的认知和依从性。

溶栓中监测:溶栓时,护理人员持续关注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着重留意神经功能变化。一旦察觉头痛、呕吐、意识异常等疑似并发症先兆,立刻停止药液注入并告知医生,严格把控输注速度及药物剂量,保障溶栓安全。

溶栓后风险防控:溶栓结束之后,着重观察颅内出血、再梗死、过敏反应这些高危并发症,护理人员定时做神经功能评分(NIHSS),持续监测血压、凝血指标,妥善安排患者的卧位和休息,防止发生剧烈体位改变,从而减小并发症产生的风险[5]。

康复指导: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康复指导,包括饮食方面的建议、功能锻炼的方法以及二级预防的知识教育,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控制危险因素,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分为十分满意、部分满意、不满意等指标,总满意度 Σ=Σ (十分满意 + 部分满意)人数/ 总患者人数 ×100% 。

1.4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23.0 处理数据 , 计量资料以 ( ) 表示、用 t 检验 , 计数资料以 (%) 表示、用 ΩX2 检验 ,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数据对比得知,实验组患者经干预后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n% )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达 85.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5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给予个体化、全程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因为护理人员在溶栓前做好评估和沟通工作,使患者能更理解治疗过程,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度。溶栓中严密的监测和风险防范,使患者感到更安全;溶栓后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促进功能恢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既提高了护理质量,又提高了医患互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遵从性和康复信心。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提高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满意度有明显提高作用,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再利 , 智文虹 , 郝宁 , 等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 , 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3).

[2] 段贝贝 . 改良急救护理路径结合规范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早期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J]. 中国医药导报 ,2023,20(15):180-183.

[3] 王虹 , 王柳清 , 张万里 , 等 . 静脉溶栓时间与急性轻型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关系 [J]. 中华全科医学 ,2023,21(1):45- 49.

[4] 王洪超 , 王越 , 李金萍 .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脑疝形成的因素探讨 [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4,37(6):401- 405.

[5] 李桂英 , 陈娟 . 早期预警评分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20(16):2455-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