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整本书阅读下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

覃瑜茵

上林县民族中学 530599

摘要: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注重轻松阅读环境的营造,鼓励整本书阅读,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多读优质书籍,并逐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为此,教师应深化整本书阅读教学,全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阅读不可或缺。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跨越不同知识领域进行广泛阅读,同时逐步提升阅读量,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整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注重方法指导,以兴趣为引,助力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此举不仅助学生掌握文章分析与情节梳理技巧,更提升其阅读能力和水平,丰富课外知识,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概念

整本书阅读教学,就是从阅读一整本书入手,围绕这本书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泛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一般情况下,教师依据学生阅读能力、兴趣及教材内容精心选书,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融合,既展现教学的综合性与融合性,又传授阅读技巧,培育良好阅读习惯。课堂上,学生为主角,教师为引导者,共同探索知识海洋。整本书阅读以其明确的目标与丰富的内容著称,但有效学习不应止于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掌握方法后自主阅读,以此促进个性化成长,让阅读成为终身受益的习惯。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及综合素质均得以显著提升。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一)强化阅读方法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鉴于名著篇幅宏大、内容丰富且阅读量大,课堂上难以完成全面阅读,加之初中阶段为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关键期,学生往往面临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对长篇阅读耐心欠缺及阅读技巧掌握不全的挑战。因此,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应尤为注重方法论的传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水平,进而激发其阅读兴趣,培养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指导八年级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教师可合理规划阅读时段。课前,学生预习,了解作者背景、作品梗概及创作时期,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课堂中,聚焦于课本节选,深入剖析十月革命背景,分析保尔、冬妮娅等角色性格及其关系,提炼作品思想精髓。鼓励学生采用类似方法阅读全书,并分享个人感悟与体验,促进思想碰撞。课后,延续学习热情,布置剩余章节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挖掘重点,深化理解。完成全书后,要求学生整理情节线索,回味阅读之旅,撰写读后感,以此巩固阅读成果,深化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与感悟,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好的阅读方法对初中有很重要的帮助,既能使学生在整篇阅读中快速找到阅读重点,减轻阅读压力,缩短阅读时间,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改掉浅阅读、快餐式的阅读方式。

(二)实施师生共读,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师生共读虽早已提出,但实施成效未达预期。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师生共读显得尤为重要。初涉整书阅读时,师生同步进行能极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深化情感体验,同时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师生共读实践,对于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以阅读《西游记》为例,有的学生在阅读时提出不喜欢唐僧的观点,认为他经常误会孙悟空,明明是被悟空救了他还责怪悟空;也有学生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根本不适合取经。这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不要着急下定论,了解一个人要全面,应该在通读整本书之后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书中人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便能够看到唐僧的佛家情怀,了解到猪八戒的真诚可爱,感受到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另外,实施师生共读,教师还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过程,有时学生独特的思考方向也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思路,这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三)优化时间管理,提升阅读效率

鉴于初中生学习时间紧凑及语文课堂时长有限,教师难以在课堂上全面覆盖整本名著。因此,教师应依托教材,精心整合与规划每学期的整本书阅读清单,明确必读与选读书目。通过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表,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重点地展开阅读,同时鼓励完成必读书目的学生继续探索选读书目,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有效提升阅读效率。

如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中有十篇文章,学生要完成《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首要步骤是掌握名著概况,并合理规划时间,如一周专注《阿长与〈山海经〉》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随后两周深入《狗·猫·鼠》等篇,最后一周聚焦《锁记》等。通过篇章精读带动全书通读,或借课堂分享促进理解,利用教材助力整书阅读,提升效率。此外,鼓励学生进行书籍分类研读,从浅入深,逐步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深化阅读体验,提升综合素养。在《朝花夕拾》中,学生应精选描写鲁迅童年片段,如《狗·猫·鼠》中的童趣,《阿长与〈山海经〉》的温情,分析其细腻描写与情感寄托。随后,借鉴其手法,如生动的场景刻画、情感的自然流露,结合自身童年经历,撰写一篇短文,回忆并表达个人童年的纯真与美好。也可以将描写少年成长时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等归为一类,感受少年时期鲁迅的生活,领略农村特有的风景和趣味,还可以分为叙述青年生活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体味青年时期鲁迅的思想和生活。这样的分类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鲁迅在童年、少年、青年的故事和生活,也能更好把握阅读中心,增加阅读趣味性,减缓阅读压力。

三、结语

新课标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作为核心学习目标,强调初中语文教学需贯穿“整本书阅读”理念,旨在纠正碎片化、浅阅读现象,引领学生深入研读。名著阅读对语文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应创新教学法,激励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禹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11):1.

[2]林波.浅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34):34-35.

[3]方向阳.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与反思[J].新课程,2021(1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