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城镇燃气隐患排查和应急管理的思考

作者

闫昊

身份证号码:120109199109210513

引言

城镇燃气具有清洁、高效的特点,已成为现代城镇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居民生活、商业服务、工业生产等领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燃气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管网覆盖密度持续增加,与之相关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燃气泄漏、爆炸等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一、城镇燃气隐患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1.1 燃气管道及附属设施隐患

燃气管道及附属设施是城镇燃气输送的重要载体,其隐患主要包括管道腐蚀、泄漏、变形、阀门故障等。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道老化,部分城镇的燃气管道铺设时间较长,超过了设计使用年限,管道材质劣化,容易出现腐蚀穿孔;二是施工破坏,在道路施工、地下管线改造等工程中,由于施工单位对地下燃气管道位置不熟悉或违规施工,造成管道被挖断、破损;三是第三方破坏,如重型车辆碾压、建筑物占压等,导致管道变形、接口松动;四是维护不当,阀门、调压器等附属设施长期未进行维护保养,出现部件老化、失灵等问题。

1.2 燃气用户端隐患

燃气用户端是燃气使用的终端环节,隐患主要集中在居民用户和商业用户。居民用户的隐患包括燃气灶具超期使用、连接软管老化或脱落、私自改装燃气设施、通风不良等;商业用户的隐患包括用气设备不符合安全标准、操作人员违规操作、燃气泄漏报警装置缺失或失效等。成因主要是用户安全意识淡薄,对燃气安全知识了解不足,未定期对燃气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违规使用燃气。

1.3 燃气场站及储存设施隐患

燃气场站及储存设施是燃气供应的关键节点,其隐患主要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安全附件失效等。成因主要有:一是设备老化,场站设备长期运行,部件磨损、老化,可能导致泄漏、爆炸等风险;二是操作不规范,操作人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如超压操作、违章动火等;三是安全管理不到位,未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安全附件未按规定进行校验,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置异常情况。

1.4 环境及外部因素隐患

环境及外部因素也可能引发城镇燃气安全隐患,主要包括地质灾害、极端天气、周边危险源影响等。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导致燃气管道断裂、场站设施损坏;高温、严寒等极端天气可能影响燃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如低温导致管道冻裂;燃气设施周边存在易燃易爆场所或危险品仓库,可能因意外事故引发燃气爆炸。

二、城镇燃气隐患排查和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隐患排查机制不健全

排查责任不明确,部分地区存在燃气经营企业、住建部门、街道社区等多方责任交叉或缺失的情况,导致排查工作难以有效落实。排查方式单一,主要依靠人工巡检,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隐蔽性隐患的排查精度不足;三是排查频率不足,对老旧管网、偏远区域的排查间隔时间过长,难以及时发现新增隐患。隐患整改不到位,部分单位对排查出的隐患重视不够,未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或整改不彻底,导致隐患长期存在。

2.2 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

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部分地区的应急预案流于形式,未结合当地燃气设施分布、用户特点等实际情况制定,缺乏可操作性。应急队伍建设滞后,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不足,基层应急人员业务能力薄弱,难以应对复杂的燃气事故。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应急救援设备、防护用品等配备不齐全,分布不合理,在事故发生时无法及时调配。应急演练开展不足,演练频次低、形式化严重,未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的目的。

2.3 安全监管力度不足

部门间协同联动机制不畅,住建、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对燃气安全监管工作职责不明确,协同配合不够,存在监管盲区。监督管理手段滞后,基本采取的是定期检查和专项整治的形式,对燃气经营企业与使用用户没有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监管执法不到位,对有安全隐患的企业和人员处罚力度不够,对违法违规行为威慑不够,不能及时纠正。

三、加强城镇燃气隐患排查和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健全隐患排查机制

明确排查职责,建立“燃气经营企业主体责任、政府监管责任、用户自律责任”三级排查责任体系,燃气经营企业负责组织开展所属管网、场站设施日常排查;政府监管部门负责督促、检查企业开展排查工作以及开展对重点地区的抽查;用户负责日常检查自用燃气设施。创新排查手段,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检测设备与技术,通过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无人机巡检、激光泄漏检测仪等先进手段,提升对地下管道、高空设施、隐蔽场所等隐患排查的准确率,推进燃气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将排查数据全部录入系统,对隐患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督办,提高隐患排查整改率。

3.2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编制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因地制宜地根据当地燃气安全风险编制内容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处理措施、物资保障等相关内容,定期开展预案评估和修订工作。完善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专业的燃气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专职的燃气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演练活动,增强燃气应急处置力量。协同联动社会应急力量,建立燃气安全相关单位的联动协调关系,如建立与消防救援、医疗救护等相关单位的联动机制,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应急处置联动演练,发挥应急救援协同联动效果。

3.3 强化安全监管力度

发挥联合监管机制,确定住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在燃气安全监管中的职能,定期组织会议,互相通报监管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组织联合执法,做好燃气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全程监管,加强违法和非法经营查处力度。创新监管方式,推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燃气安全监管系统,对燃气管道运行、场站设备参数、用户用气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实现风险预警、动态监管。应用“互联网+监管”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出现高风险区、用户,做好精准监管。

结论

城镇燃气隐患排查与应急管理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关乎群众生命财产与社会稳定。当前隐患涵盖管道及附属设施、用户端、场站及储存设施、环境及外部因素等,且存在排查机制不健全、应急体系不完善、监管与宣传不足等问题。通过健全排查机制、完善应急体系、强化监管和宣传教育,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未来工作将更科学智能,相关方需持续创新,保障燃气安全,助力城镇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志达.浅析城镇燃气隐患排查及应急管理[C]//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2022 年第五届燃气安全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册).济南港华燃气有限公司;,2023:443-447.

[2]余春青,董力,王宏刚.关于城镇燃气隐患排查和应急管理的思考[J].城市燃气,2022,(04):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