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结算审核中的关键环节与质量把控
薛静
河北建新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摘要:工程造价结算审核是工程项目竣工后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本文将从关键环节识别、质量把控策略、审核流程优化以及信息化应用等方面,深入探讨工程造价结算审核的重要性、实施步骤、关键要点及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提供实用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提升工程造价结算审核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工程造价;结算审核;关键环节;质量把控;信息化
一、引言
工程造价结算审核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工程项目的日益复杂化,工程造价结算审核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通过科学的结算审核,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工程造价中的偏差和错误,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公正、合理的结算依据,从而保障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
二、关键环节识别
(一)工程量审核
工程量是工程造价的基础,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在工程量审核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图纸与现场核对:依据竣工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对工程量进行逐项核对。特别注意图纸变更部分,确保变更后的工程量与实际情况相符。
2.计算规则与方法:熟悉并掌握国家和地方关于工程量计算的相关规定和方法,确保工程量计算符合规范标准。注意不同工程类型的计算规则差异,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隐蔽工程审核:对于隐蔽工程,如地基处理、防水层等,应加强验收和记录工作,确保隐蔽工程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清单价格审核
清单价格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核内容包括材料价格、人工费用、机械费用等。在清单价格审核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价格调查:通过市场调查和询价,了解材料、人工、机械等市场价格信息,确保清单价格与市场价格相符。
2.合同约定价格:依据施工合同约定,对清单价格进行审核,确保清单价格符合合同约定。对于合同约定的价格调整条款,需进行仔细审查。
3.特殊项目定价:对于特殊项目或复杂工程,需依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进行合理定价。定价过程中需充分考虑项目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等因素。
(三)取费标准审核
取费标准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在审核过程中应严格把关。取费标准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1.政策法规取费:熟悉并掌握国家和地方关于工程造价取费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取费合法合规。
2.合同约定取费:依据施工合同约定,对取费标准进行审核,确保取费符合合同约定。
3.特殊项目取费:对于特殊项目或复杂工程,需依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进行合理取费。取费过程中需充分考虑项目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等因素。
三、质量把控策略
(一)加强审计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资料收集与整理:全面收集工程项目的相关资料,包括施工图纸、竣工图纸、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等。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为后续审核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2.审计方案制定:依据收集的资料和项目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明确审计目标、范围、内容、重点及步骤等,确保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审计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
(二)严格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1.规范审计取证: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应善于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收集客观、相关、充分和合法的审计证据。注重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无误。
2.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记录审计过程、反映审计成果的重要载体。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应清晰完整地记录审计事项、审计结论、审计证据等关键信息。注重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和逻辑性,便于后续审计工作的查阅和复核。
(三)强化审计报告阶段的质量控制
1.客观反映审计事项:在审计报告阶段,应实事求是地反映审计事项,确保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审计人员应依据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成果,对工程结算项目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正式评价。
2.严格审核审计报告:在审计报告编制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审核工作。由项目负责人或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确保审计报告符合规范标准、内容准确无误。对于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审核流程优化
(一)优化审核流程设计
1.明确审核步骤:在审核流程设计中,应明确各环节的审核步骤和具体内容。从资料收集、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到审计报告编制等各个环节都应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和工作流程。确保审核工作的有序进行和高效完成。
2.强化环节衔接:在审核流程中应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注重审核流程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避免出现脱节或重复劳动的情况。
(二)提升审核效率与质量
1.引入信息化手段:在审核流程中积极引入信息化手段,如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等。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审核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便于对审核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审核质量的稳步提升。
2.加强人员培训:为提高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应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和讲座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指导。鼓励审核人员参加各类专业考试和认证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五、信息化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工程造价结算审核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引入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等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工程造价结算审核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一)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优势
1.提高效率:信息化手段可以自动处理大量数据,快速生成审核报告,大大提高审核工作的效率。
2.提高准确性:信息化手段可以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审核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自动化计算和比对,可以发现并纠正工程造价中的偏差和错误。
3.便于管理: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对审核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审核工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便于对审核结果进行存储和查询,为后续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信息化手段在工程造价结算审核中的具体应用
1.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可以自动计算工程量、生成清单价格、进行取费标准审核等操作。软件内置的计算规则和算法可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减少人为错误的风险。
2.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历史工程造价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这些数据可以为审核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把握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3.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远程存储和共享,便于审计人员随时随地访问和处理数据。云计算技术还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大规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六、结束语
工程造价结算审核是工程项目竣工后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通过科学的结算审核,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工程造价中的偏差和错误,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公正、合理的结算依据。本文深入探讨了工程造价结算审核中的关键环节与质量把控策略,从工程量审核、清单价格审核、取费标准审核等方面识别了关键环节。从加强审计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严格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强化审计报告阶段的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质量把控措施,对审核流程的优化设计、信息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提供实用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提升工程造价结算审核的质量和效率。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继续深化工程造价结算审核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为推动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伟,李娜.工程造价结算审核中的关键问题及优化策略[J].建筑经济, 2021,42(5): 123-126.
[2]王强,赵丽.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造价结算审核方法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 2020,34(3): 109-113.
[3]李明,刘芳.工程造价结算审核中的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J].建筑科学, 2022,38(2): 14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