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王学森
身份证号码:370303199104301319
引言
混凝土作为住宅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其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住宅的结构安全、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随着住宅建设向高品质、高性能方向发展,对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需要满足强度等基本力学性能,还需具备耐久性、抗裂性等多种功能特性。
一、住宅建筑工程常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类型
1.1 普通混凝土施工技术
普通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住宅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基础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合理的材料配比与规范的施工流程,确保混凝土满足基本力学性能要求。在材料准备阶段,需根据工程设计强度等级,确定水泥、砂石、水及外加剂的配合比例,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与强度发展潜力。搅拌过程中,需控制搅拌时间与投料顺序,使材料充分混合,避免出现离析现象。
1.2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为目标,适用于住宅建筑中荷载较大或环境条件较复杂的结构部位。其施工关键在于材料的精细化选择与配合比设计,通常选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水泥,搭配级配良好的优质砂石,同时掺入矿物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耐久性。
1.3 特种混凝土施工技术
特种混凝土施工技术针对住宅建筑中的特殊需求而发展,常见类型包括轻骨料混凝土、防水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等。轻骨料混凝土采用轻质骨料替代传统砂石,能减轻结构自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楼板、墙体等部位,施工时需注意轻骨料的预湿处理,避免其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影响和易性。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和自填充能力,无需振捣即可充满模板,适用于钢筋密集或形状复杂的构件,施工时需控制好混凝土的扩展度,避免离析,同时合理安排浇筑顺序,确保模板内空气顺利排出。
二、住宅建筑工程各结构部位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2.1 地基与基础工程混凝土施工
住宅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混凝土浇筑直接影响建筑的整体稳定,因此地基与基础工程混凝土浇筑时要针对不同基础类型制定相应的措施。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浇筑前对地基土的表面应进行清理,保证地基土的均匀性,若为软土地基,需要进行换填或加固,浇筑时按台阶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不宜过大,振捣时振捣棒应该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 ,实现上下层结合紧密。筏板基础面积大,容易出现温度开裂,宜将筏板基础划分区块,采用分层推进浇筑,同时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必要时设置伸缩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覆材保温,采取蓄水、洒水养护,减缓降温,降低温度应力。
2.2 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
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包括柱、梁、板、剪力墙等构件,要关注各构件施工之间的配合问题。柱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在底部浇筑5-10cm 厚的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以免柱底蜂窝麻面,浇筑过程中分层浇筑,每层高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触碰钢筋和模板。梁和板混凝土多为同时浇筑,浇筑顺序从跨中向两端或从一端向另一端进行,梁高较大时分层浇筑,板混凝土振捣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完后要及时抹平,防止出现表面裂缝。
2.3 楼梯与阳台混凝土施工
楼梯、阳台砼施工要关注尺寸和使用功能,楼梯砼浇筑前检查模板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踏步高宽一致。从楼梯平台端向楼梯梯段端方向浇筑,楼梯踏步阳角处振捣,以确保砼密实,振捣完成后用抹子抹平压光,做防滑条,养护时设置临时支撑,防止踩
踏变形。
2.4 屋面与墙体混凝土施工
屋面混凝土施工需兼顾强度和防水性能,屋面找平层混凝土浇筑时,需按设计坡度设置分格缝,分格缝间距不宜过大,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抹平压光,初凝后及时切割分格缝,避免不规则裂缝产生。屋面女儿墙浇筑时,与屋面混凝土预留施工缝,后期连接时做好防水处理,防止雨水渗入。
三、住宅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
3.1 材料质量控制
钢筋质量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基础,从源头把关质量,必须严格审核进场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检试报告,按规范的规定做好抽样复试,确认其强度、安定性等符合要求,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得混用。必须根据混凝土性能需要选用,凡进厂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均需检查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在按规定的掺加量下,不得任意加大掺量和随意更换品种。混凝土拌合用水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不得采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含有害杂质的水。
3.2 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贯穿混凝土施工全过程,搅拌阶段需严格按照配合比投料,控制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均匀一致,定期检查搅拌设备的计量精度,避免计量偏差。运输过程中防止混凝土离析,若出现离析需进行二次搅拌后再使用,严禁随意加水调整坍落度。浇筑前检查模板的尺寸、位置、刚度和稳定性,清理模板内杂物和积水,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浇筑时控制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超过 2m 时需采用溜槽或串筒,防止混凝土离析。
3.3 养护技术与质量控制
混凝土养护是保证强度增长的关键,养护方式需根据构件类型和环境条件选择。常温下可采用覆盖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 7 天,对于高性能混凝土或掺有缓凝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需延长至 14 天以上。冬季施工时采用保温养护,覆盖棉被或电热毯,确保混凝土强度在负温环境下正常增长。
3.4 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技术
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裂缝、蜂窝麻面、强度不足等,需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裂缝防治需从材料、施工、养护等多方面入手,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施工中避免过度振捣,养护期间保持温度湿度稳定,对于温度裂缝可设置后浇带或采用温控措施。蜂窝麻面多因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模板漏浆导致,施工中需保证振捣到位,模板拼接严密,对钢筋密集部位可采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确保混凝土充满模板。强度不足主要源于材料质量不合格或养护不当,需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按规范进行养护,同时做好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和养护,确保试块强度代表实体强度。
结语
住宅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与质量控制,是保障住宅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从普通混凝土到特种混凝土,从现场浇筑到预制装配,不同的施工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工程需求,需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用。在各结构部位施工中,需把握关键技术要点,确保施工质量。通过加强材料质量控制、规范施工工艺、做好养护工作及防治常见质量问题,可有效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田君, 盖荣荣, 王亚楠. 住宅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 居舍,2025,(22):69-72.
[2]储灿.住宅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居舍,2025,(2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