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低碳协同管理策略研究
李杨
身份证号码:370305199011182114
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装配式建筑以其工厂化生产、现场快速组装的特点,在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建筑废弃物、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被视为建筑行业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概述
1.1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结构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构配件生产、运输配送、现场装配到建筑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的全过程。在这个复杂的链条中,原材料供应商为构配件生产商提供水泥、钢材、木材等基础材料;构配件生产商将原材料加工成各种预制构件;运输企业负责将预制构件从生产场地运送到施工现场;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现场装配作业;建筑运营管理方在建筑投入使用后负责日常维护;在建筑寿命末期,拆除回收企业对建筑材料和构配件进行回收再利用。
1.2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碳排放特点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碳排放来源广泛,贯穿于各个环节。在原材料生产环节,水泥、钢材等基础材料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产生较高的碳排放。例如,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煅烧环节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构配件生产环节,工厂的生产设备运行、能源消耗以及生产工艺等因素也会导致一定的碳排放。运输环节中,由于预制构件体积大、重量重,运输距离较远,运输工具的燃油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不容忽视。
二、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成本与效益矛盾
实现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低碳发展往往需要企业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材料选用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采用新型低碳环保材料可能会增加材料采购成本,引入先进的节能生产设备需要高额的初始投资。然而,短期内这些投入可能无法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导致企业在追求低碳目标时面临成本与效益的矛盾。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有限,难以承担低碳转型的高昂成本,从而对低碳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2.2 技术水平限制
目前,装配式建筑相关的低碳技术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在材料方面,虽然已经有一些低碳环保材料问世,但部分材料的性能还无法完全满足建筑工程的需求,且生产规模较小,成本居高不下。在生产工艺方面,一些先进的节能生产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还有提升空间。在运输和施工环节,缺乏高效的低碳运输和施工技术手段,难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数字化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低碳管理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无法充分发挥其在信息共享、协同优化方面的作用。
2.3 供应链协同难度大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涉及多个参与主体,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导致供应链协同难度较大。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供应商可能更关注自身的生产成本和利润,对提供低碳环保材料的积极性不高。构配件生产商、运输企业、施工企业等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可能忽视整个供应链的低碳目标。例如,运输企业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可能选择不合理的运输路线或运输工具,增加了碳排放。
2.4 政策法规不完善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在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低碳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仍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碳排放量化标准和考核机制,难以对企业的低碳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和激励。相关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不够细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操作难度,无法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低碳
发展的积极性。
三、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低碳协同管理策略
3.1 优化供应链结构
组织优化供应链,缩短原料、部品、配件运输半径。实现区域性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将原材料生产供应商、部品、配件生产商、建筑工程公司集中在一起,减少运输环节,减少运输环节的碳排放。采取直采模式,减少代理商,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减少中间多次转运所带来的碳排放。
3.2 推广绿色材料与技术
加大对低能耗绿色建材的研发、推广应用力度。支持企业研发生产新型低碳水泥、再生骨料、节能门窗等绿色建材产品,通过政策和标准等手段提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使用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生产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装备,例如通过采用智能化的设备提高生产工艺的精度,降低生产的材料损耗;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取代传统的化石燃料,降低建筑材料在生产阶段的能耗和碳排放。
3.3 加强供应链协同合作
完善供应链协作体系,推动参与主体的信息资源共享、资源共用、风险共担。以搭建供应链信息平台为载体,推动原材料采购、构配件生产、运输配送、现场施工等各环节的供应链信息实时共享,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和协同效率。比如,施工企业可借助信息平台实时掌握构配件的生产进度及运输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计划;构配件生产企业可根据施工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避免库存积压。构建供应链企业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相互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同投资研发的方式,强化合作程度,共同推动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绿色发展。
3.4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政府应完善与细化对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各环节碳排放的政策法律,量化各个环节的碳排放量,健全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严管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强化低碳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扶植力度,健全和完善财政补贴、减税优惠、绿色信贷等政策法规。对应用低碳技术及低碳材料的企业采取退税措施,对参与装配式建筑低碳项目建设的企业给予低利率贷款等。
3.5 培养专业人才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低碳协同管理需要建筑知识和低碳专业知识以及供应链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加强高校专业学科建设,开设与装配式建筑、低碳技术、供应链管理等有关的课程,培养与行业发展适应性的专业人才。企业积极做好企业内训工作,定期组织员工开展低碳技术、供应链协同管理等课程培训,提升员工岗位技能以及业务水平。通过举行行业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等形式进行人才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为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低碳发展做好人才支撑。
结论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低碳协同管理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当前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低碳发展面临着成本与效益矛盾、技术水平限制、供应链协同难度大、政策法规不完善等诸多挑战,但通过优化供应链结构、推广绿色材料与技术、加强供应链协同合作、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碳排放,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范本洋.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低碳协同管理策略研究[J].中华建设,2025,(08):48-50.
[2]吴梦真.基于价值网络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协同管理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4.DOI:10.27393/d.cnki.gxazu.2024.00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