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中的绿色冶金技术研究与应用
赵祥
身份证号码:120223199212313812
引言
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冶金技术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其研究与应用成为钢铁行业转型的必然选择。但部分技术在应用中仍存在适配性不足、推广难度大等问题。
一、钢铁行业绿色冶金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1.1 绿色冶金技术核心内涵
钢铁行业绿色冶金技术是以全流程绿色化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其本质是通过技术创新对钢铁生产各环节进行优化重构,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影响。其核心特征体现为四方面:节能强调通过技术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如余热回收、高效电机应用等。减排聚焦污染物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涵盖废气净化、废水处理等;高效注重提升资源转化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损耗。循环则以变废为宝为目标,实现废渣、废水、废气的资源化利用。这一技术体系并非单一技术的应用,而是多环节技术的协同整合,最终实现钢铁生产从高消耗、高排放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转型。
1.2 钢铁生产工艺流程与污染环节
钢铁生产主要分为长流程和短流程两类。长流程以铁矿石为原料,经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环节完成生产;短流程以废钢为原料,通过电炉炼钢、轧钢等环节生产钢材。污染与资源消耗贯穿多个环节:烧结环节会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炼铁环节消耗大量焦炭和能源,同时排放高炉煤气与粉尘,炼钢环节存在烟气与钢渣排放;轧钢环节需消耗大量冷却水,产生含油废水,各环节的设备运行还会产生噪声污染。传统流程中废渣、废水的回收利用率较低,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增加环境处置压力,这些环节成为绿色冶金技术的主要应用切入点。
1.3 绿色冶金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价值
从环境价值看,绿色冶金技术能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钢铁生产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助力行业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缓解区域环境承载压力。经济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通过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原料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处置成本,应用绿色技术生产的钢材可满足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社会价值则表现为推动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为行业从业者创造更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同时契合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社会对钢铁行业转型的认同,为行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社会基础。
二、钢铁行业主要绿色冶金技术研究
2.1 节能减排技术
节能减排技术通过能源高效利用与损耗控制实现绿色目标。余热回收技术针对钢铁生产中的高温烟气、蒸汽等余热资源,采用专用设备回收热量并转化为电能或用于供暖,减少额外能源消耗。高效电机与变频调速技术则通过优化动力设备性能,降低风机、水泵等辅助设备的能耗,同时根据生产负荷动态调节转速,避免大马拉小车式的能源浪费。在能源优化方面,煤气高效利用技术通过净化与加压处理,将高炉、转炉产生的煤气转化为稳定的燃料,替代部分外购能源。智能能耗监控系统能实时追踪各环节能耗数据,识别高耗能节点并发出优化提示,为节能措施提供精准指引。
2.2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聚焦废弃物资源化,实现物质闭环流动。钢渣处理技术通过破碎、磁选等工艺回收其中的含铁物质,剩余部分可加工为建筑材料,既减少废渣堆存占地,又替代天然建材资源。废水循环技术采用分级处理模式,含油废水经除油、过滤后可回用于冷却系统,高盐废水通过脱盐处理实现循环利用,大幅降低新鲜水消耗。含铁尘泥回收技术则通过配料、制团等工艺,将除尘收集的尘泥重新用于烧结或炼铁环节,提升原料利用率。
2.3 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源头减污减耗、生产过程绿色化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炼钢生产工艺省去了高污染工序的烧结、炼铁等,经电炉炼钢,生产过程更短更清洁。无毒无害、少带或不带污染物的辅料。对一些有毒有害的辅料采用无毒或低毒的环保型辅料。对带杂质较多、难以清理的工艺辅助物料,尽量采用含量少且无毒无害的辅料。利用数学计算智能技术进行科学配料配比,减少配入的杂质。源头上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低氮燃烧技术。采用合理、优化的燃烧方式和燃烧条件,减少 NOx 的产生。
三、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冶金技术应用的对策建议
3.1 技术研发与改进
从技术入手。实现科技研究—中试—工业化的技术链条完整。加强企业及大学研究院所联动研发技术,面向制约现有技术升级的瓶颈问题,开展技术研究,如针对低品位矿冶炼周期长、废渣有价元素回收率低等方面难题的研究攻关。重视中试,通过开展典型行业示范中试基地,解决技术成果转化中存在的实验室技术到工业技术的中试匹配问题,减少技术进入工业化应用的不确定性。
3.2 应用推广支持
在政策层面形成以激励为主、引导为辅的支持政策。比如设立绿色技术应用补贴,减轻企业在尝试过程中资金压力,对应用绿色技术的企业减免税收,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做到让企业的环保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创建绿色技术应用认证及推广平台,通过认证寻找、筛选成熟可靠的技术方式并编写技术应用手册,帮助钢铁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在金融政策上支持有专门的针对应用绿色冶金技术的银行贷款,还贷款的期限和利率,降低钢铁企业的还款成本与压力。建立钢铁企业技术交流平台,召开应用成功的技术应用交流会,通过参观了解、互相讨论的方法消除钢铁企业对于新技术的“陌生”感,促使绿色技术在行业的运用与扩散。
3.3 行业协同发展
推进产业链协作。鼓励钢铁企业和钢铁上下游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企业联盟,比如钢铁企业和废钢企业联合搭建标准化回收系统,确保短流程炼钢的原料供应,和下游制造企业合作开发绿色用钢,在生产—用钢上形成闭环利益链。行业协会应搭建桥梁作用,统一绿色冶金技术使用行业的规范,完善技术使用的流程和评价方式。打造行业共享平台,盘活分离的各技术、各设备及各人才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设备租赁服务。同时推动区域间的协力,形成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互补的格局,提高行业整体的绿色化转型进程。
结语
本文研究了钢铁行业绿色冶金技术及应用,明确其核心内涵与价值,分析主要技术、应用问题及对策。绿色冶金技术是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后续需持续研发与推广技术,加强行业协同。相信通过各方努力,绿色冶金技术将助力钢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绿色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 宇 浩 . 钢 铁 行 业 中 的 绿 色 冶 金 技 术 研 究 与 应 用 [J]. 冶 金 与 材料,2024,44(08):130-132.
[2] 柴立元, 王云燕, 孙竹梅, 等. 绿色冶金创新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2022,24(0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