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作者

刘宇堂

身份证号码:210521199601012277

引言

机械制造行业不断追求加工精度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及柔性生产实现,传统制造模式难以满足这些需求。数控技术凭借自动化控制、精准定位等功能,成为解决机械制造发展瓶颈的关键。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已有较多应用,但仍存在高端系统依赖进口、适配性不足等问题。对其应用进行研究,能明确应用价值与优化方向。基于此,本文围绕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旨在为推动机械制造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数控技术与机械制造的关联

1.1 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需求

机械制造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加工工艺将原材料转化为符合设计要求的机械产品,其技术特点体现在加工流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上。从原材料的切割、成型到零件的精密加工、组装,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工艺要求。不同领域对机械产品的需求差异明显,有的需要超高精度的零件,比如精密仪器中的核心部件;有的则需要实现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比如汽车零部件,还有的需要灵活应对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比如一些定制化机械设备的生产。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机械制造还对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以及环保性能有了更高要求,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能耗。

1.2 数控技术的核心功能

数控技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对机械加工过程的精准控制,其核心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动化控制功能,能够按照预设的程序自动驱动加工设备完成一系列操作,减少人工干预,避免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同时实现连续化生产。精准定位与运动控制功能,借助伺服系统和位置检测装置,精确控制刀具或工件的运动轨迹、速度和位移量,确保加工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柔性编程功能,通过编写和修改加工程序,能够快速适应不同零件的加工需求,无需对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机械调整,大大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

1.3 数控技术对机械制造的支撑作用

数控技术为机械制造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加工精度方面,其精准的运动控制能力能够满足精密零件的加工要求,突破了传统加工方式在精度上的局限。在生产效率方面,自动化的加工过程减少了辅助时间,同时可以实现多工序的连续加工,缩短了生产周期。在柔性生产方面,通过更换加工程序就能快速切换生产品种,很好地适应了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需求,提高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数控技术还为机械制造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便于实现生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管理,为生产优化提供依据。

1.4 相关数控技术概述

数控技术主要包括数控系统、数控加工设备和数控编程三大要素。数控系统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其中硬件部分主要包含计算机主机、输入输出设备、伺服驱动装置等,主要用于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处理并驱动执行机构等;软件部分主要包含操作系统、编程软件和控制算法等,用于实现对加工的逻辑处理和参数控制。数控加工设备则作为数控技术的实现载体,例如最常用的为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等。

二、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具体应用

2.1 在零件加工中的应用

数控程序可以对工件进行准确的加工。对不规则的曲面、多腔零件采用编程来数控加工,可将数控的加工程序下达给控制系统,数控机床刀具按加工程序指示的动作和位置运动,排除手动程序中的误差累积情况,得到轮廓。再用数控程序对同一批次的零件加工可以一次性编程,使用数控机床自动更换刀具以及自动对准机床中加工物件的位置,在换刀过程以及各个零件对准加工机床的位置时,能够有效地控制批量工件的大小。对精度高的工件,数控设备的伺服系统可以有效控制加工时进给的精细程度,使加工过程中工件与加工主轴的精密配合的振动情况得以缩小,适用于需要加工微米级的小精度范围,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恒速度切削使得工件表面更加光滑。

2.2 在生产线中的应用

数控技术实现自动化、柔性生产。自动化方面,将生产线各台设备用数控系统串联起来,达到上料、加工、输送的自主关联,不需手工连接。工序优化上,通过对 NC 程序的不同设置可以预示出不同生产节拍,搜索出最短节拍程序,避免刀具不必要的空行;产品品种变换的情况下,可调用对应加工程序,不再对设备结构进行人工调节,迅速调整产品品种的生产线。柔性系统是利用数控技术实现生产线物料的自动分配,根据当前产品生产需求,自主选择加工机台来实现线体整体的设备负荷均衡。

2.3 在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数控提高检测质量准确性和实时性。在线测量时,数控测量系统与机床同步,在零件加工完成之后直接来到检测位,由探针测量系统自动扫描测量数据,并将测量所得尺寸数据直接录入数控系统,不必人工装卸测量。精密测量时,数控测量系统根据编好的测量程序对零件扫描,记录关键点数据,同时提供形位公差分析数据,发现并记录人工无法识别的超差值。测量结果及时反馈给数控系统后,若该结果出现偏差,则其下一道工序将被自动修正相关加工参数,处于加工、测量、调整控制闭环内,降低废品率。

三、现存问题与未来发展

3.1 现存问题

技术层面存在核心技术短板,部分高端数控系统的核心算法与关键部件依赖外部供给,自主可控性不足;部分数控设备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有待提升,长时间连续加工易出现精度漂移。应用层面面临适配与成本问题,老旧生产线改造时,数控设备与传统设备的接口兼容难度大,需额外投入改造,中小制造企业受限于资金,难以承担高端数控设备的采购与维护成本。复合型人才短缺,既掌握数控编程又熟悉机械加工工艺的人员不足,导致设备性能难以充分发挥。

3.2 未来发展方向

技术创新聚焦自主化与智能化,突破核心算法与部件技术,提升数控系统的自主可控性;融合传感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设备状态自感知与精度自适应调整。应用层面推动轻量化与协同化,开发小型化、低成本数控设备适配中小批量生产,构建数控设备与信息系统的协同平台,实现加工、检测、管理数据互通。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实操型人才,完善技术标准与服务体系,降低企业应用门槛。

结语

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的零件加工、生产线运行及质量检测中作用显著,提升了加工精度、生产效率等。虽存在核心技术依赖外部等问题,但未来向自主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明确。随着技术不断完善,其将更深度赋能机械制造,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吴 永 红 . 数 控 技 术 在 塑 料 机 械 设 备 制 造 中 的 应 用 [J]. 塑 料 工业,2024,52(12):198-199.

[2] 张 海 明 . 数 控 技 术 在 自 动 化 机 械 制 造 中 的 运 用 [J]. 造 纸 装 备 及 材料,2024,53(1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