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邵超超
身份证号码:371326198808285514
一、引言
传统建筑施工依赖高能耗设备(如柴油发电机、传统塔吊)、粗放式资源管理(水资源利用率 <60% 、建材浪费率超 15% ),存在三大痛点:一是能耗强度高(单位面积施工能耗超 80kWh/m2, ),碳排放量大(每万平方米施工碳排放超 500 吨);二是环境污染重(施工扬尘超标率超 30% 、噪声扰民投诉率超 25% );三是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30% 、建筑垃圾回收率 <20% ),难以适配绿色建筑与 “双碳” 目标需求。
随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推进,建筑工程对绿色施工要求显著提升(施工能耗降低 25% 以上、建筑垃圾回收率 250% )。研究绿色施工技术应用路径,对减少工程环境影响(目标降低 60%-70% )、提升项目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交叉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
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存问题与应用目标
2.1 现存核心问题
施工过程面临三方面瓶颈:一是技术适配性差,部分绿色技术(如太阳能供电、雨水回收)与施工场景不匹配(如高层建筑雨水收集难度大),应用效果未达预期(节能率 <10% );二是管理体系薄弱,缺乏绿色施工专项方案(方案编制率 <60% )、责任划分模糊,施工人员绿色意识不足(违规操作率超 30% );三是成本与效益失衡,绿色技术初期投入高(比传统技术高 15%-20%) ),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企业应用积极性低。
2.2 核心应用目标
绿色施工需围绕三方面目标:一是资源节约,施工能耗降低 25% 以上,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260% ,建材浪费率 leq8% ,建筑垃圾回收率 250% ;二是环境友好,施工扬尘浓度(PM10) ≤0.5mg/m3 ,噪声昼间≤70dB、夜间≤55dB,污水排放达标率 100% ;三是效益平衡,绿色技术增量成本控制在 10% 以内,项目全生命周期效益提升 15%-20% ,实现 “环保 - 经济” 双赢。
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核心技术方向
3.1 施工节能技术
降低能源消耗:一是清洁能源应用,施工现场配置太阳能路灯(光效≥ ⋅120lm/W )、太阳能充电宝,替代传统市电(节能率 20% );大型设备(如塔吊、施工电梯)采用变频电机(比定频电机节能 30%-40% ),临时用电选用节能变压器(空载损耗降低30% );二是能耗监测与优化,安装智能电表(计量精度 ≤±1% )实时监测各区域能耗,采用 BIM 技术模拟施工能耗(误差 55% ),优化设备运行时间(如高峰用电时段减少高能耗设备使用);三是保温与照明节能,临时建筑采用模块化保温板材(导热系数≤0.03W/(m⋅K); ),减少采暖 / 制冷能耗(降低 25%-35% );施工现场采用 LED 照明(比传统白炽灯节能 70% 以上),按需分区控制照明开关。
3.2 节水与节材技术
提升资源利用率:一是节水技术,施工现场设置雨水回收系统(收集效率 280% )、施工废水循环装置(处理后用于降尘、养护,回用率 260% ),选用节水器具(如感应水龙头、低流量喷头,节水率 230% );二是节材技术,采用 BIM 技术优化构件尺寸(减少建材浪费 10%-15%) ),推广模块化构件(如预制墙板、楼梯,现场装配率 250% ),减少现场浇筑与切割;优先使用再生建材(如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塑料管材,替代率230% ),降低原生资源消耗;三是资源循环,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物分类率 ≥80% ),经破碎、筛分后用于路基回填、临时便道铺设(循环利用率 240% );施工余料(如钢筋头、木板)加工为小型构件(如预埋件、临时支撑),减少废弃物排放。
3.3 施工环境保护技术
减少环境影响:一是扬尘控制,施工现场安装雾炮机(覆盖半径 ≥30m )、围挡喷淋系统(每 2 小时喷淋 1 次),裸土覆盖采用防尘网(覆盖率 100% ),土方作业采用湿法施工(扬尘减少 60%-70% );二是噪声与振动控制,高噪声设备(如破碎机、振捣棒)加装隔音罩(降噪量≥20dB),夜间施工采用低噪声设备(如液压破碎锤,比气动破碎锤噪声低 15-20dB);施工振动区域设置减振垫层(如橡胶垫,减振率 230% ),避免影响周边建筑;三是污水与固废处理,施工污水经沉淀池(处理效率 290% )、隔油池处理后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物回收率 250% ),危险废物(如油漆桶、废电池)交由专业机构处置(处置率 100% )。
四、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实施要点
4.1 前期规划与技术选型
确保方案可行:一是专项方案编制,结合项目特点(如高层建筑、住宅小区)编制绿色施工专项方案,明确技术路线(如太阳能供电 + 雨水回收)、目标指标(如能耗降低 25% )与责任分工;二是技术适配分析,评估绿色技术与施工场景的匹配度(如北方项目优先选用保温节能技术,南方项目侧重雨水回收),选择成熟度高、经济性好的技术(如变频设备、LED 照明);三是成本测算,采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法(LCC)测算绿色技术成本(初期投入 + 运行成本 + 维护成本),确保增量成本 ≤10% ,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如批量采购节能设备降低单价)。
4.2 施工过程管控
保障应用效果:一是技术交底,施工前对班组进行绿色技术交底(如雨水回收系统操作、扬尘设备开启时间),交底记录签字确认;二是过程监测,实时监测能耗、水耗、扬尘、噪声数据,超限时触发预警(如扬尘超标时自动启动雾炮机);定期检查绿色设备运行状态(如太阳能板清洁度、节水器具完好率),确保正常运行;三是动态调整,根据施工进度与环境变化(如雨季增加雨水回收量),调整绿色技术应用策略(如雨天减少喷淋频次),优化资源配置。
五、结论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需通过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技术协同应用,结合科学管理,解决传统施工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核心在于 “技术适配 - 成本平衡 - 管理落地”。当前需进一步突破复杂场景绿色技术(如超高层扬尘控制)、低成本绿色建材等瓶颈。
参考文献
[1] 张兴. 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研究[C]//中国国土经济学会 2024 年学术年会(三)论文集. 2025:1-3.
[2] 张方芳. 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14):99-101. DOI:10.3969/j.issn.1672-2167.2024.14.016.
[3] 王乃群,丁冯庆. 房屋建筑工程中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C]//2025 工程技术与材料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