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课改,信息技术教研员的成长和挑战
王波
龙江县志刚小学校 161100
信息技术教研员作为区域学科发展的引领者,其成长质量如何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和目标的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新课改深入普及的背景下,教研员需要在自身的良性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进一步不断优化,实现协调应对和有效发展,促进自身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为自身综合效能的体现奠定坚实基础。
1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研员的成长维度
1.1 专业知识迭代升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和实施方面更加关注素养培育的效果,内容从技术传授进行素养培育转型。在新教材的各类模块中进一步充分融入人工智能、数据处理、信息伦理等新内容。在此背景下,教研员需要率先完成自身的认知升级,针对课程宗旨进行充分掌握,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和相关教学内容。在充分适应变化中有效强化其信息意识,在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创新等方面有效加强,体现出信息素养的培养效果。同时,充分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项目学习以及跨学科任务等相关设计的逻辑,进而在有效形成理论与教材直接贯通性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相对应的认知体系。由此使得教师在知识的迭代升级和专业的优化发展方面得到长足进步。
1.2 精准增强自身教研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研员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要求其明确新课改的各项内容,把握相关要求,进一步实现自身的精准化、动态化、系统化成长和能力发展。在调研能力方面,需要覆盖小学阶段兴趣培养以及高端基础技能和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内容。在分层调研机制的作用下,进一步利用驻校听课以及师生座谈等相关方式,对各类问题有效优化。例如,可以为农村学校设计相应的移动辅助教学方案,为城市学校匹配智慧课堂建设等系统指导。在评价能力方面,突破单一化的局面,构建多样化评价体系,掌握过程性评价工具,在研发和应用环节精准设计相对应的项目成果评价量表和课堂参与度记录模板等。
1.3 系统建构相关资源充分实现整合
新课改要求教育资源要从零散化向体系化进行转变。教研员本身要在成长过程中为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提供核心枢纽。一方面来说,需要对教材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开发配套的数字化资源,其中涉及视频教学设计、案例以及拓展性任务包等相关内容。在另一方面,要构建资源共享机制,确保优质校和薄弱校得到连接,并构建骨干校引领和全员参与的资源建设共享共同体。强化资源筛选和更新能力,确保引入的外部资源可以充分符合教材定位和学习要求。每年都要确保资源库有 30% 的更新率,从而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得到显著增强。
2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研员面临的挑战
2.1 学段差异造成教研统筹难题
小学和初中在信息技术教育层面存在比较明显的断层,这对于教研员的统筹会造成很大挑战。小学阶段更加关注兴趣激发和基础操作,在教材中通常涉及趣味任务。初中阶段更加关注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因此在教材方面更加关注数据处理和项目开发等模块。某些教研员并没有十分显著的分层指导能力,因此导致教研活动存在一刀切的情况,不能充分满足小学教师对于趣味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无法满足初中教师核心素养落地的要求。同时,城乡学校的设备差距比较明显,导致教研实施存在不均衡性。
2.2 技术迭代导致专业能力危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研员面临着典型的知识更新滞后等相关挑战。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融入教材之中,但许多救援员往往存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或素养欠缺等问题。此外,技术培训方面机会相对较少,且相关培训往往仅限于理论层面,并未与教材内容有效融合。如。救援员日常事务繁重,无法充分保障自主学习时间,导致在人工智能启蒙和数字孪生基础应用方面存在许多挑战。
2.3 驱动机制缺失造成工作壁垒
在跨越式融合过程中,救援员往往存在协同机制欠缺的情况。重点强调信息技术应用环节要与语文学科、数学学科有效整合,但许多学校往往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跨学科教研机制。教研员在教学研讨和融合环节往往面临其他学科教师参与度低、学科之间目标不能有效衔接等系统问题。此外,在家校协同机制方面不够完善,无法形成工作合力。
3 相关应对策略
在信息技术教研员的发展过程中,要想确保自身更有效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有效应对各类挑战,需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优化:
一是构建分层教研体系。针对不同学段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有效推行双轨并行、衔接贯通的教研体系。在小学阶段,要高度关注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的效果,内容上切实实施游戏化教学和生活化任务设计等相关内容,积极组织和引导教师进一步开发与教材更相关联的趣味教学案例。在初中阶段,更加关注思维训练和能力提升,要把项目学习作为抓手,围绕教材有效实施智慧校园设计及数据统计分析等相关内容。
二是构建多元学习机制。切实形成培训加实践加共同体的成长机制。培训方面,联合高校和科技企业构建定制化培训体系;内容方面,要针对教材中所涉及的新技术模块进行充分整合,体现出培训的实用价值。
三是切实落实一体化要求,打破工作壁垒。形成多维度的协同机制,使融合难题得到有效突破。在家校社协同推进中,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进而体现出合力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研员的专业发展和工作实践中,需要充分明确新课改的各项要求以及带来的成长和挑战。然后,在统筹规划、技术更新、评价改革和教育合力方面都要进行有效加强,从而在多个方面协同推进,促进教研员实现更加良好发展,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意伟. 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教研员的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23, 42(7): 45-48.
[2] 张晓峰, 刘如阳 . 区域信息技术教研提质的实践与思考—基于 " 三研 " 模式的探索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2024, (12): 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