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家国情怀培育的策略与实践

作者

高淑艳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哈多河镇学校 162676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具备深厚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事业的核心任务之一。在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哦阶段,道德法治课程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元文化思潮的不断涌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一些学生无法清楚的描述国家制度的优势,一些学生的家国意识逐渐的淡化。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索初中道德法治教育中家国情怀培育的有效策略与实践路径,够强化道德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还对传承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初中道德法治教育中家国情怀培育的意义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家国情怀体现的是个人对家庭、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在初中道德法治教育过程中,注重家国情怀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通过理解个人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关联,使得学生更加热爱祖国,能够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同时,家国情怀的培育还有助于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其抵御不良文化思潮的侵蚀,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通过家国情怀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更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人才,推动社会稳定繁荣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初中道德法治教育中家国情怀培育的策略

(一)深挖教材资源,提炼家国情怀教育内涵

在初中道德法治教材中,包含有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因此,教师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教材,精准得提炼其中的教育内涵。如,教材中包含的国家制度、历史文化、英雄事迹等内容,都是进行家国情怀培育的优质资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这些内容和家国情怀培育充分融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讲解教材文本内容,教师还应当结合时代发展的北京,挖掘知识点背后蕴含的家国情怀元素,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更有深度和感染力。

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章节时,教师可以围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详细阐述这一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如何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使得学生能够明白,我国的经济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学习经济制度的相关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增强对国家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认识到国家制度和个人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热爱国家的情感,立志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家国情怀情感共鸣

通过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身临其境,更直观地感受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家国情怀培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把抽象的家国情怀具象化,使得学生能够在情境体验中加深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国家监察机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模拟检查案例的调查。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真实的监察案例,介绍案件的背景和基本情况。然后,教室引导学生分别扮演监察官、涉案人员、证人等角色,模拟案件的调查过程。同时,在模拟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件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和监察程序展开分析,进而能够体会到监察机关如何维护国家法律尊严、保障人民利益。通过这样的身临其境的体验,帮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国家监察制度的重要作用,明确在维护国家法治建设中每个公民的责任,进而激发学生对国家法治建设的关注和支持,增强家国情怀中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感。

(三)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家国情怀知行合一

教师想要实现家园情怀的有效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践行家国情怀,实现知行合一。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进而在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过程中,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家国情怀。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注重活动的层次性和连贯性,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逐步推进,确保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在学完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国家行政机关”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走进政府部门”的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前往当地政府机关、街道办事处等行政部门,通过实地参观、采访工作人员、参与简单的政务工作体验等方式,了解政府部门的职能和工作流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向工作人员提出自己关心的民生问题,如社区环境治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并提出对政府工作的建议。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政府部门如何为人民服务,感受到国家治理体系的高效与完善,从而增强对国家行政机关的信任和支持,主动承担起公民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将对国家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实现家国情怀的知行合一。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法治教育中家国情怀的培育,是一项长期且意义深远的教育工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冲击下,在家国情怀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初中道德法制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深挖教材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活动等策略,能够有效将家国情怀融入道德法治课堂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培养出更多具有深厚家国情怀、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 蔺明晓 .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 [J]. 中学政史地 ( 教学指导 ),2025,(02):46-47.

[2] 宿丽君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家国情怀培育研究 [D]. 曲阜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