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突破: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动漫服务的生态重构路径探析
吕丽
湖南图书馆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一、引言
随着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文化传播与消费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动漫以大众流行文化的姿态,借助漫画、动画、游戏及衍生品等多元形式,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力地推动了公众动漫阅读需求的增长 [1]。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其动漫服务面临着从传统资源借阅向数字化、智慧化服务转型的迫切需求。重构动漫服务生态,不仅是公共图书馆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文化服务效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动漫服务生态重构的背景与意义
(一)数字技术推动动漫产业变革
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动漫产业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模式。在生产环节,3D 建模、动作捕捉、AI 绘画等技术降低了创作门槛,提升了制作效率;在传播环节,短视频平台、流媒体网站成为动漫内容的主要发布渠道;在消费环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终端随时随地观看动漫作品,这些变革对公共图书馆的动漫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用户需求升级倒逼服务转型
数字时代的用户,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动漫服务的需求呈现出数字化、个性化、互动化的特点。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纸质漫画借阅或固定时段的动画播放,而是期望获得精准化的资源推荐、沉浸式的体验服务以及参与式的创作机会。公共图书馆必须通过生态重构,适应这种需求变化,以此提升服务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三)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必然要求
数字时代为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重构动漫服务生态,公共图书馆可以整合数字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场景,实现从“资源中心”向“文化生态枢纽”的转型,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等功能。
三、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动漫服务转型的挑战
(一)数字资源整合与版权管理困境
数字时代下,动漫资源呈现高度分散化与碎片化特征。动漫作品广泛分布于腾讯动漫、B 站、爱奇艺等多个商业平台,各平台资源库相对独立且数据格式不一,公共图书馆难以实现系统性整合与统一检索,用户获取资源则需频繁切换平台,导致服务效率与体验感大打折扣。此外,正版数字资源的版权采购成本高昂,中小型图书馆由于经费不足,难以负担热门动漫作品的授权费用,且部分图书馆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取资源,存在侵权风险。同时,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面临技术挑战,非法下载、盗版传播现象频发,进一步加剧了图书馆资源管理的复杂性。
(二)技术应用与服务能力短板
公共图书馆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普遍存在滞后性。硬件设施层面,部分图书馆网络带宽不足、服务器存储容量有限,难以支撑大规模数字资源的流畅传输与存储,导致在线动漫资源播放卡顿、下载缓慢等问题。软件服务方面,智能推荐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等数字化工具的应用普及率较低,无法基于用户行为精准分析阅读偏好来实现资源的个性化推送。此外,图书馆员的数字素养与专业能力不足,多数馆员缺乏动漫产业知识及数字技术操作技能,在虚拟展厅搭建、二创内容审核、版权管理等新型服务场景中,难以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支持。
(三)服务模式与用户需求脱节
传统公共图书馆动漫服务模式以资源借阅、线下展览为主,与数字时代用户的互动性、参与性需求严重脱节。数字原住民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动漫内容、参与二创创作,而图书馆的服务仍局限于单向资源输出,缺乏用户参与创作、交流讨论的互动空间。同时,图书馆尚未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挖掘用户需求,服务缺乏精准性与时效性。例如,在热门动漫作品更新、行业动态发布时,无法及时推送相关资源与活动信息,导致服务吸引力不足,难以满足用户对个性化、即时性文化服务的需求,进而影响图书馆在数字文化生态中的竞争力。
四、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动漫服务生态重构的策略
(一)构建协同共享的数字资源生态网络
针对资源分散与版权困境,需建立跨区域、跨平台的资源协同机制。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联合组建动漫数字资源联盟,通过集体议价降低版权采购成本,并采用“分布式存储 + 统一检索”模式,整合各平台优质资源,开发一站式检索入口,解决用户频繁切换平台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版权存证与交易平台,对图书馆自有版权资源及用户二创内容进行确权,既保障创作者权益,又规范资源传播秩序,从技术层面破解版权管理难题。
(二)强化技术赋能与服务能力升级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推进图书馆软硬件设施迭代。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引入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弹性存储与高效传输,确保在线动漫资源流畅播放;在软件层面,开发智能服务平台,嵌入 AI 推荐算法
与大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分析用户浏览记录、收藏偏好等数据,实现动漫资源的精准推送。同时,加强馆员队伍建设,通过与高校、企业合作开展“动漫数字技术”“版权管理实务”等专题培训,提升馆员数字素养与专业技能。
(三)创新互动参与型服务模式
突破传统单向服务模式,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互动生态。一方面,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参与平台:线上开发动漫社区功能,支持用户分享二创作品、发起话题讨论,并设置“虚拟创作工坊”,提供动画剪辑、漫画绘制等工具;线下设立动漫体验区,利用 VR/AR 技术打造沉浸式观展空间,举办配音大赛、剧本创作营等活动,激发用户创作热情。另一方面,利用社交媒体与大数据实时追踪用户需求,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及时更新热门动漫资源,推送个性化活动资讯,实现服务与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提升服务时效性与吸引力。
(四)完善多方协同的生态共建机制
推动公共图书馆与动漫企业、学校、社区等主体深度合作,构建多元协同的服务生态。动漫资源的开发建设与服务供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参与,单凭个别机构的力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当着力构建多元化的动漫服务协作体系 [2]。公共图书馆可以与动漫企业合作开发 IP 衍生服务,如联合举办动漫角色设计大赛、版权授权展览;与学校共建“动漫教育实践基地”,将动漫元素融入阅读推广、思政教育课程;联动社区开展“家庭动漫日”等活动,扩大服务覆盖面。此外,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与技术企业合作探索数字资源格式统一、版权交易规范等问题,推动形成行业共识,为动漫服务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五、结论
数字时代为公共图书馆动漫服务的生态重构带来了挑战与机遇。通过整合数字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技术赋能、完善协同机制,加快公共图书馆实现动漫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共图书馆应持续探索服务创新路径,推动动漫服务生态的不断优化,为建设全民阅读社会、提升文化软实力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爱杰,吴纯. 我国图书馆动漫服务平台建设实践研究[J]. 兰台内外,2020(05):75-76.
[2] 黄曼丽 . 公共图书馆少儿动漫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以东莞市图书馆为例 [J]. 河北科技图苑,2018,31(0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