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技术研究
徐庆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甲 2 号 身份证号码:110108197707175730
引言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电路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电子设备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工作频率日益提升,以及电磁环境愈发复杂,电子电路面临的干扰问题日益严峻。干扰信会导致电子电路性能下降、数据传输错误,甚至设备故障,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抗干扰技术作为保障电子电路稳定工作的关键技术,在电子电路设计阶段合理运用,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干扰的影响,提升电路性能和设备质量。因此,深入研究电子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技术,对推动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子电路常见干扰源及干扰类型
(一)常见干扰源
电子电路面临的干扰源分为自然与人为两类,对电路稳定运行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自然干扰源具有不可控与突发特性,其中雷电释放的电磁脉冲强度高达数万伏每米,形成的强电磁场通过电磁耦合、静电感应,极易损毁电路敏感元件;宇宙射线中的高能粒子穿越电子设备时引发电离效应,改变器件电学特性,尤其在高海拔、太空环境中,其干扰作用更为显著。人为干扰源则因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大量涌现,工业设备产生的谐波经电网传导干扰其他设备,如钢铁厂电弧炉谐波致使自动化系统误动作;通信设备频段相近引发同频与互调干扰,降低通信质量;微波炉、路由器等日常设备的电磁辐射,也会影响周边电子电路正常工作。
(二)干扰类型
电子电路面临的干扰类型多样,对电路稳定运行威胁显著。传导干扰借导线、电缆传播,电源系统是主要源头,电网电压波动、开关电源高频噪声等经电源线侵入设备,像计算机开关电源谐波噪声若未抑制,会干扰主板致系统故障;信传输线隔离不足时,串扰也会影响信传输。辐射干扰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干扰源交变电磁场辐射能量,与电路导体耦合产生干扰,如手机高频电磁波会干扰附近音响产生杂音,高频电路自身也易成为辐射源干扰其他电路。静电干扰源于物体表面电荷积累,生产、装配中的摩擦易生静电,静电放电瞬间高电压、强电流会损坏电子元件,其电磁脉冲还会引发附近电路误动作。
二、电子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技术应用
(一)屏蔽技术
屏蔽技术是通过使用屏蔽材料将电子电路或设备与外界干扰源进行隔离,切断干扰信的传播路径。根据屏蔽对象和干扰类型的不同,可分为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和电磁场屏蔽。电场屏蔽通常采用高电导率的金属材料,如铜、铝等,制作成封闭的屏蔽体,利用静电感应原理,将干扰电场限制在屏蔽体外部。例如,在手机电路设计中,会使用金属屏蔽罩对射频电路进行屏蔽,防止射频信泄漏和外界干扰信的侵入。磁场屏蔽则需要采用高磁导率的材料,如坡莫合金、铁氧体等,通过引导磁力线,减少磁场对电路的影响。在变压器、电感等磁性元件周围,常使用磁屏蔽材料来降低其产生的磁场对其他电路的干扰。电磁场屏蔽需要综合考虑电场和磁场的屏蔽效果,在高频情况下,屏蔽体的缝隙和孔洞会严重影响屏蔽效能,因此要确保屏蔽体的完整性,采用导电衬垫、电磁密封衬垫等材料对缝隙进行处理,防止干扰信泄漏。
(二)接地技术
接地技术是电子电路抗干扰设计的重要基础,其目的是为电路提供一个稳定的参考电位,减少电位差引起的干扰。常见的接地方式有单点接地、多点接地和混合接地。单点接地是将电路中各个部分的接地线集中连接到一个公共接地点,这种方式适用于低频电路,可以有效避免地环路干扰。在音频放大电路中,通常采用单点接地方式,将前置放大、功率放大等各个部分的接地线集中连接到一点,防止地电流在各部分之间产生干扰。多点接地是将电路中各个部分就近接地,能够降低接地阻抗,适用于高频电路。在高速数字电路中,由于信频率高,波长较短,采用多点接地可以减少接地线的长度,降低信的反射和损耗。混合接地则是根据电路不同部分的特点,综合采用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方式。例如,在一个包含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混合系统中,模拟电路部分采用单点接地,以减少数字信对模拟信的干扰;数字电路部分采用多点接地,以降低高频信的接地阻抗。
(三)滤波技术
滤波技术通过在电子电路中设置滤波器,对干扰信进行筛选和抑制,允许有用信通过。滤波器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低通滤波器主要用于抑制高频干扰信,在电源电路中应用广泛。电源经过整流和滤波后,仍然会存在一些高频噪声,通过在电源输出端接入低通滤波器,可以有效滤除这些高频噪声,为电路提供纯净的直流电源。高通滤波器则用于抑制低频干扰信,在音频信处理电路中,高通滤波器可以去除信中的低频噪声和直流分量,使音频信更加清晰。带通滤波器只允许特定频段的有用信通过,常用于通信电路中,从众多的信中选取所需的频段信。带阻滤波器则阻止特定频段的干扰信通过,在一些对特定频率干扰敏感的电路中,带阻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抑制干扰,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四)布局布线技术
合理的电路布局和布线是减少干扰的重要措施。在布局方面,应遵循功能模块化原则,将功能相关的电路模块集中放置,缩短信传输距离,减少信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的机会。同时,要将敏感电路和干扰源电路进行有效隔离,如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分开布局,防止数字信的高频噪声对模拟信造成干扰。在布线方面,电源线和地线应尽量加粗,以降低线路电阻和电感,减少电源波动和地电位差引起的干扰。信线的布线要尽量短而直,避免形成环路,因为环路会增加电磁感应的面积,容易受到外界磁场的干扰。对于高频信线,还可以采用差分信线传输信,差分信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特性,能够有效提高信的抗干扰能力。此外,在多层印制电路板(PCB)设计中,合理设置电源层和地层,利用平面电容效应来抑制电源噪声和电磁干扰。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技术是保障电子设备稳定运行、提高设备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通过对电子电路常见干扰源和干扰类型的分析,以及对屏蔽、接地、滤波和布局布线等抗干扰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探讨,我们认识到合理运用抗干扰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电子电路的抗干扰能力。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新的干扰源和干扰问题将不断出现,对抗干扰技术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需要持续深入研究抗干扰技术,不断探索创新,以满足电子电路设计日益增长的抗干扰需求,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超 . 抗干扰技术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J]. 数字通信世界 .04(01):1-14[] 烟兴兴 . 电子电路设计中抗干扰技术的实现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 A.04(1):151-154
[3] 李响 , 陈亚光 . 电子电路仿真技术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工程技术 .05(03):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