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国土空间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作者

陈宇飞

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西城镇龙泉路龙泉假日花园 身份证号码:130727199006250819

一、引言

在新时代经济发展浪潮中,国土空间规划已跃升为区域经济前行的关键驱动力。它打破传统规划的局限,以综合性视角统筹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从国家重大战略的落地,到地方特色产业的崛起,国土空间规划正重塑着区域经济的新版图,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空间均衡利用开辟全新路径。

二、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奠定经济发展基础

2.1 明确城镇发展边界,提升城市集聚效应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任务。以北京为例,通过规划明确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发展区域,疏解非首都功能,引导人口和产业有序集聚。城市副中心吸引了大量行政办公、高端商务等功能入驻,提升了区域的经济密度和辐射能力,使城市发展从无序蔓延转向高效集聚,增强了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

2.2 构建区域交通网络,促进要素流通

完善的交通网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纽带。长江经济带的国土空间规划中,大力推进高铁、高速公路、水运航道等建设。如沪渝蓉高铁的规划建设,缩短了沿线城市的时空距离,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区域内的快速流动,为产业协同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2.3 统筹城乡空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注重城乡空间的统筹安排。浙江在规划中,通过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举措,将城市的资金、技术与乡村的资源、生态优势相结合。如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吸引了众多地理信息企业入驻,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实现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三、国土空间规划助力资源合理配置,提升经济发展效率

3.1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重点产业用地

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国土空间规划优先保障重点产业用地需求。宁乡市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将“保园区、保产业”作为划定原则之一,拿出近 20 平方公里新增空间保障两大国家级园区产业发展,确保产业用地总量不低于 35 平方公里,为先进储能材料、工程机械等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3.2 整合自然资源,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整合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国土空间规划为绿色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广西在规划中,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农林等绿色产业。如桂林漓江流域的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开发了高品质的生态旅游产品,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实现了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3.3 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增强区域发展潜力

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到区域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大连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布局。通过建设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优质学校和医疗机构,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吸引了更多人才和企业入驻,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国土空间规划引导产业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4.1 依据资源禀赋规划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资源禀赋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根基,国土空间规划通过精准分析各地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区位条件等要素,因地制宜布局产业,推动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以新疆为例,其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国土空间规划围绕资源优势,科学划定石油化工产业园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吸引了众多石油化工企业入驻,构建起从原油开采、炼化到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同时,新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也是宝贵资源,规划中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整合景区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如喀纳斯湖生态旅游、吐鲁番民俗文化体验等。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提高了区域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还通过产业间的协同效应,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区域产业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4.2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展经济增长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打破产业间的壁垒,推动一二三产业在空间上相互渗透、功能上互补协同,为区域经济增长开拓新空间。在众多农业大县的规划实践中,通过构建“农业生产 + 农产品加工 + 乡村旅游 + 农村电商”的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了产业融合的深度发展。以山东寿光为例,当地以蔬菜产业为核心,一方面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将蔬菜进行深加工,开发出蔬菜汁、脱水蔬菜、速冻蔬菜等多样化产品,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依托蔬菜种植基地,打造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生态采摘园等,吸引游客体验田园生活,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同时,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搭建线上销售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直接对接。这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人口的就地城镇化,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有效拓展了经济增长空间。

4.3 预留产业发展空间,培育新兴产业

在科技快速发展和产业变革加速的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前瞻性,通过预留产业发展空间,为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成长提供有力支撑。深圳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前沿城市,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考虑到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提前布局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走廊。例如,深圳光明科学城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了大规模的科研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空间,打造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这些预留的产业空间,不仅为新兴企业提供了充足的物理载体,还配套了完善的政策支持、人才服务和金融服务体系。随着众多新兴企业在这些区域集聚发展,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创新集群效应,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使深圳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持续保持经济的创新活力和领先地位,也为其他城市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培育新兴产业提供了成功范例。

五、结论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引领,在优化空间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引导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科学规划,各地能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权威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璇 , 潘龙 . 探索新形势下国土空间规划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以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门片区有机更新规划实践为例 [J].《规划师》论丛 ,2024,(00):111-117.

[2] 李瀚滢 , 谢炜祺 , 黄启朗 , 等 . 区域经济网络协调演化及节点特性差异研究——以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环渤海地区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合肥市人民政府 . 美丽中国,共建共治共享——2024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 华南理工大学 ;,2024:260-268.

[3] 牛善栋 , 吕晓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研究:理论认知与实践向度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3,39(03):29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