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头针联合体针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

相阳

梅河口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吉林省梅河口市  135000

引言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与未来发展。近年来,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 年统计,全球儿童孤独症患病率已达 1.5%,我国约有超过 300 万孤独症儿童,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儿童孤独症的治疗主要以康复训练和药物干预为主,但存在治疗周期长、副作用较大等问题。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在调节人体经络气血、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头针联合体针治疗为儿童孤独症的干预提供了新方向,探究其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22 年1 月-2023 年12 月在XX 市儿童医院就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的患儿 120 例。纳入标准:年龄在3-12 岁;首次接受孤独症系统治疗;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患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近1 个月内接受过其他针灸或特殊治疗。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其中观察组男42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 6.5±1.2) 岁,平均病程 (2.3±0.8) )年;对照组男40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 (6.3±1.3) )岁,平均病程 (2.2±0.9 )年。

(二)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包括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结构化教学法(TEACCH)、言语训练等,每周训练5 天,每天训练4 小时,持续治疗12 周。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头针联合体针治疗。头针选取顶中线、额中线、颞后线等穴位,用 0.30mm×25mm 毫针,与头皮呈 15AA-30° 角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进针 1.5 寸,采用捻转补泻法,捻转频率为每分钟 120-160 次,留针30 分钟,期间行针2-3 次。体针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神门、通里等穴位,根据患儿体型和穴位特点,选用合适规格毫针,直刺或斜刺,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分钟,每周治疗3 次,持续治疗12 周。

(三)疗效评价指标

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评估。CARS 量表从人际关系、语言、模仿等15 个方面进行评分,总分范围15-60 分,得分越高表明孤独症症状越严重;ATEC 量表包含语言、社交、感觉认知、健康行为四大领域,得分越高表示功能损害越严重。同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社交互动、语言表达、刻板行为等症状的改善情况。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症状显著改善,CARS量表评分减少 gtrsim30% 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15%⩽CARS 量表评分减少 <30% 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CARS 量表评分减少 <15% 为无效。总有效率 Σ=Σ (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 。

二、研究结果

(一)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 CARS、ATEC 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gtrsim0.05) )。治疗12 周后,观察组CARS 量表总分为( (32.1±2.5) )分,较治疗前的( (45,2±3,8) )分显著降低 (P⟨0.05) );对照组CARS 量表总分为( 39.5±3.2) )分,虽较治疗前( 45.0±3.6) )分有所降低,但与观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TEC 量表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语言、社交、感觉认知、健康行为四个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具体数据如下表1 所示。

(二)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社交互动频率增加,主动与他人交流次数从治疗前平均每周( (2.3±0.5) )次提升至( 6.8±1.2) )次,刻板行为如重复拍手、摇晃身体等发生频率从治疗前平均每天(15. 6±3.2 )次降低至 (5.1±1.5) 次;对照组患儿症状改善程度相对较轻。观察组显效28 例,有效24 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为 86.7% ;对照组显效 18 例,有效 20 例,无效 22 例,总有效率为63.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头针联合体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三、讨论

(一)头针联合体针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作用机制探讨

中医认为,儿童孤独症属于“语迟”“童昏”等范畴,其发病与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及脑髓失养密切相关。头针通过刺激头部经络腧穴,可直接调节脑部气血运行,改善大脑神经功能。现代研究表明,头针刺激能够调节大脑皮层神经递质的分泌,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与再生。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CARS 量表评分显著降低,ATEC 量表各领域得分明显改善,可能与头针调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增强大脑突触可塑性有关。体针选取的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具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血的功效,可调节患儿脏腑功能,神门、通里等穴位能宁心安神,改善患儿情绪和行为。头针与体针联合应用,可从整体上调节患儿经络气血,改善神经功能,从而缓解孤独症症状。

(二)研究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头针联合体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在改善患儿 CARS、ATEC 量表评分及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表明该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优势可能在于针灸治疗与康复训练相互协同,针灸调节患儿机体功能,为康复训练创造更好的生理基础,而康复训练则进一步强化患儿的行为和认知能力。例如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社交互动次数显著增加,说明针灸改善了患儿大脑神经功能,使其更易接受康复训练中的社交引导。该研究为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丰富了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手段,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临床研究表明,头针联合体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能有效改善患儿社交沟通、语言表达、行为刻板等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观察周期较短,未来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深入研究头针联合体针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作用机制和长期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子晖 , 杨阳 . 头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孤独症儿童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J]. 山东中医杂志 .2024(04):395-401

[2] 缑梦帆 , 和俊杰 . 针刺联合计算机言语疾病矫治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疗效观察 [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4(21):26-31

[3] 王颜 , 周新玉 . 针刺联合音乐疗法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疗效观察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21):300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