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困生语文学习动机激发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田福生
承德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河北承德 067400
一、引言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中职学校学生群体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部分学困生因长期学业受挫、学习方法不当或外部环境影响,对语文学习缺乏热情与动力。语文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学科,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承与语言素养培养的重任,更是学生职业发展中沟通表达、信息处理等核心能力的基石。因此,探索激发中职学困生语文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成为中职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差异化教学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适配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这一理念为破解学困生学习动机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二、中职学困生语文学习动机缺失的成因分析
2.1 个人因素
许多中职学困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长期处于学业边缘位置,频繁经历学习失败,逐渐形成习得性无助心理。例如,学生小张在初中阶段语文成绩长期不理想,作文写作能力薄弱,多次因作文得分低受到批评,导致其对语文学习产生恐惧与抵触情绪,自我效能感极低,认为“自己天生学不好语文”,这种消极的自我认知严重抑制了学习动机 [1]。此外,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懂得如何进行阅读分析、写作构思,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事倍功半,进一步削弱学习积极性。
2.2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不可忽视。一些学困生家庭文化氛围淡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缺乏关注与引导。如学生小李来自单亲家庭,母亲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他的学习情况,家中也没有适合阅读的书籍,导致小李在课余时间沉迷手机游戏,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语文学习缺乏内在驱动力 [2]。还有部分家长教育观念存在偏差,认为中职阶段更注重专业技能,忽视语文等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这种观念也会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
2.3 教学因素
传统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及职业需求脱节。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统一的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使得学困生难以获得成就感。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单纯强调背诵与默写,不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学困生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兴趣[3]。
三、差异化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3.1 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在《多元智能新视野》中提出,每个人都具备语言智能、逻辑 - 数学智能、空间智能等多种智能,且智能的组合与发展程度存在个体差异。这一理论为差异化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启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智能优势,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在《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学生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依据这一理论,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难度适中、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在“跳一跳,摘桃子”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增强学习信心 [5]。
四、激发中职学困生语文学习动机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4.1 精准分层,构建个性化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测试评估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将学生分为 A、B、C 三个层次。A 层为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低的学困生;B 层为有一定基础但学习方法欠佳的学生;C 层为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例如,在小说单元教学中,C 层学生要求能分析小说的叙事技巧、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并进行创意写作;B 层学生要求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主题思想,能够进行简单的人物分析;A 层学生则重点要求读懂小说内容,概括主要情节,积累好词好句。
以某中职学校 2022 级计算机专业 1 班为例,在实施分层教学前,A 层学生在语文单元测试中平均分仅为 45 分,且课堂参与度极低;实施分层教学一学期后,A 层学生平均分提升至 62 分,部分学生开始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学习动机明显增强。
4.2 分层任务设计,激发学习内驱力
根据分层教学目标,设计阶梯式学习任务。对于学困生,布置基础性、趣味性任务,如角色扮演经典课文中的对话场景,通过生动的表演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习《雷雨》时,教师组织 A 层学生分组排练剧中片段,学生为了表演出色,主动研读剧本,揣摩人物情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B 层学生则安排合作探究任务,如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C 层学生承担拓展性任务,如进行同主题的创意写作或对作品进行批判性分析。
4.3 创设多元情境,增强学习代入感
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对于旅游服务专业学生,在讲解导游词写作时,模拟旅游景点实地讲解场景,让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景点,将语文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学困生小王原本对写作毫无兴趣,但在模拟导游情境中,为了能生动地介绍景点,他主动查阅资料,学习语言表达技巧,写作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都得到显著提升。此外,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虚拟情境,如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播放与诗词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词意境,提高学习兴趣。
4.4 个性化评价,强化学习成就感
摒弃单一的分数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的评价注重过程性和鼓励性,关注其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例如,学生小吴在写作中词汇运用较之前更加丰富,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使其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增强了继续学习的动力。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引入学生自评、互评机制,让学生在评价他人和自我反思中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促进共同进步。
五、结论
通过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中职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得到有效激发,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均有显著改善。精准分层、个性化任务设计、多元情境创设和个性化评价等策略的综合运用,能够满足学困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就感,重拾学习信心。然而,差异化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需求。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差异化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完善教学策略体系,为中职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黄全愈. 素质教育在美国[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3] 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霍华德·加德纳 . 多元智能新视野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5] 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