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施工阶段建筑工程检测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作者

余为富

浙江华超检测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700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检测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然而,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不可忽视。为了有效控制和管理这些风险,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现场监管、强化人员培训、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制定应急预案等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施工阶段建筑工程检测中实施这些措施,以保障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

一、建筑工程检测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检测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耐久性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检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学规范的检测工作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更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首先,建筑工程检测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原材料检测、施工过程检测和竣工验收检测等环节,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例如,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可以确保结构安全;对钢筋性能的检测能够防止劣质材料进入工程;对防水材料的检测可以避免渗漏问题。这些检测工作为工程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其次,建筑工程检测是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防线。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裂缝、沉降、倾斜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定期检测及时发现。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重要基础设施,定期检测能够有效预防坍塌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2008 年汶川地震后,我国加强了对既有建筑的抗震检测,显著提升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再次,建筑工程检测有助于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通过对建筑结构、设备系统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例如,对钢结构建筑的防腐检测、对幕墙系统的密封性检测等,都能有效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建筑工程检测为工程质量纠纷提供客观依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方对质量问题的认定常常存在分歧。专业的检测机构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化的程序,能够提供公正、客观的检测数据,为解决纠纷提供技术支撑。这既保护了建设各方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最后,建筑工程检测推动着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被应用于工程检测领域。如红外热像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不仅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也促进了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改进。

二、施工阶段建筑工程检测中的风险

人员风险是检测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部分检测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检测标准和规范理解不透彻,可能导致检测方法不当或结果误判。同时,人员流动性大、培训不足也是常见问题。此外,个别检测人员责任心不强,存在应付了事的情况,甚至出现数据造假等违规行为,严重威胁工程质量安全。

设备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检测仪器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部分检测单位设备老化严重,未及时更新或校准,导致测量误差增大。现场检测环境复杂多变,设备运输过程中容易受损,影响使用性能。此外,设备操作不当、维护不及时也会降低检测数据的可靠性。特别是一些精密检测仪器,对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求较高,在施工现场往往难以满足理想使用条件。

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的特殊性上。建筑工地环境复杂,交叉作业多,检测工作常受到干扰。高空、地下等特殊部位的检测存在安全隐患。恶劣天气条件如雨雪、大风等会影响某些检测项目的正常开展。此外,施工现场的振动、噪声、电磁干扰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检测数据失真。临时搭建的检测平台稳定性不足,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都给检测工作带来挑战。

三、施工阶段建筑工程检测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一)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1. 风险识别与评估:在施工阶段,应定期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如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机械设备等,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如天气、地质等,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2. 风险分类与归档:将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类和归档,以便于后续的监控和管理。根据风险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根据风险识别、评估和分类的结果,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该计划应包括风险控制的目标、措施、责任人、时间节点等,确保风险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

(二)加强现场监管

1. 实施现场巡查: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查,检查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风险因素。

2. 强化交接班制度:建立健全的交接班制度,确保每一班次的施工人员都能了解当前施工现场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

3. 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巡检、智能监控系统等,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

(三)强化人员培训

1. 培训内容与目标:针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应包括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安全知识、风险意识等,以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

2. 培训方式与周期: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如集中培训、现场教学、在线学习等,以满足不同人员的培训需求。同时,应定期进行培训,确保人员技能和

知识的更新。

3. 考核与激励: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人员的绩效、晋升等挂钩,激励人员积极参与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四)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1. 选择合适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选择具有资质和经验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2. 加强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沟通与协作: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及时了解检测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3. 对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监督: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其按照合同和规范要求进行检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五)制定应急预案1.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和紧急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通讯联络、现场处置、医疗救护、善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2. 定期演练与评估: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改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3.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专业的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设备和物资,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四、实际应用案例

为了更好地说明风险控制与管理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重要性,这里举一个实际应用案例。某大型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定期的检测和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了一批存在质量问题的建筑材料。由于处理及时,避免了工程质量问题,确保了工程按时交付,为项目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结论:

施工阶段建筑工程检测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现场监管、强化人员培训、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制定应急预案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确保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同时,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和完善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梦茜 . 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质量体系建设的作用 [J]. 广东建材 ,2023,39(07):130-1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