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路径探讨
普焕莲
玉溪市新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云南玉溪市 653499
引言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城市功能发挥和居民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市政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质量管理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如管理流程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频发。因此,深入探讨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路径,对提升市政工程质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现状与问题
(一)管理流程方面
当前,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流程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城市发展。在项目规划阶段,一些工程前期调研工作不深入、未能充分结合实际,对城市发展需求缺乏长远考量,对地质条件等关键因素也未深入探究,导致设计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足,工程设计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造成资源浪费。进入施工阶段,工序衔接混乱不堪,进度与质量协调机制形同虚设。像部分道路施工,管道铺设与路面浇筑不同步,不得不返工重来,既延误了工期,又降低了工程质量。到了验收阶段,检验标准五花八门,部分验收人员责任心缺失,走马观花般走过场,未能严格依照规范进行质量检测,让存在质量隐患的工程得以蒙混过关,给城市运行埋下安全隐患。
(二)制度建设方面
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缺陷,亟待完善。在责任制度方面,各方职责划分犹如一团乱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责任界定模糊不清。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各方不是积极解决问题,而是忙着互相踢皮球、推诿责任,导致问题久拖不决。质量监督制度执行也大打折扣,部分地区质量监督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地方保护主义或利益关系的裹挟下,对工程质量监督只是做做样子,流于形式。再者,奖惩制度极不健全。对质量优秀的工程建设团队,奖励力度微乎其微,难以激发其积极性;而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处罚又过于宽松,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严重影响市政工程建设质量。
(三)人员素质方面
市政工程建设参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给工程质量带来诸多隐患。在施工人员群体里,农民工占比较大,他们大多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施工技能培训,面对新技术、新工艺往往一知半解,施工操作难以达到规范标准,这无疑增加了质量问题的发生几率。管理人员方面,部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淡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在工程管理的复杂流程中,依赖经验而非统一规范,标准执行差异大,导致管理失效,难以精准把控质量关键环节,使得质量管理漏洞频出。监理人员同样存在业务短板,资料与施工脱节,工序资料滞后于现场进度,闭水试验记录等关键资料缺失,设计变更手续不全,一些监理人员专业能力有限,在工程现场巡查时,无法敏锐察觉潜在的质量隐患,即便发现了问题,也因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整改通知单流于形式,质量问题闭环率低,严重影响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
二、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路径
(一)优化管理流程
规范项目规划与设计:在项目规划阶段,加强前期调研工作,组织专业团队对城市发展需求、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确保工程规划符合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在设计环节,引入多专业协同设计理念,加强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同时,建立设计方案审核机制,邀请行业专家和多部门联合评审,及时发现并修正问题,提前规避设计缺陷,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地质条件与功能需求。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质量控制计划,明确各工序的施工标准和时间节点,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对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建立工序交接验收制度,上一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确保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和质量可控性。加强施工现场的协调管理,建立多方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因工序冲突影响工程质量。
严格工程验收管理:统一工程验收标准,制定详细的验收细则,明确验收内容、方法和合格标准。加强验收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确保验收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独立检测评估,增加验收结果的可信度。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坚决要求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组织验收,直至达到质量标准。
(二)强化制度保障
明确各方责任制度:通过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清晰界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在工程建设中的质量责任。建立质量责任追溯制度,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迅速追溯到责任主体,并依法追究其责任。加强对各方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质量责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完善质量监督制度:加强质量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减少行政干预,确保质量监督工作能够客观公正地开展。建立健全质量监督巡查和抽查制度,增加监督检查的频率和覆盖面,及时发现和纠正工程质量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质量监督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质量监督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动态管理,
提高监督工作效率。
健全奖惩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奖励政策,对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质量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提高其参与质量建设的积极性。加大对质量问题的处罚力度,对违反质量管理规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经济处罚、停业整顿、吊销资质等处罚,形成强有力的质量约束机制。
(三)提升人员能力
加强施工人员技能培训: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施工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方面知识。邀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进行现场指导,提高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建立施工人员技能考核制度,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作业,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培训,直至达到要求。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参加质量管理研讨会和培训班,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鼓励管理人员参加相关专业资格考试,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建立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将工程质量管理成效纳入考核指标,激励管理人员积极履行质量管理职责。
强化监理人员业务能力:监理单位要严格把控监理人员的招聘关,优先录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监理人员。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使其及时掌握最新的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建立监理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理不到位、失职渎职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监理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体系闭环设计、责任捆绑机制、全过程数字化监控及人员专业化培育等多维度重构,方能实现从“形式合规”到“实质可靠”的转型。通过优化管理流程,规范项目各阶段工作;强化制度保障,明确各方责任与奖惩;提升人员能力,保障施工与管理水平。只有多管齐下,持续改进,才能切实提高市政工程建设质量,为城市的稳定运行和长远发展筑牢根基。未来,还需结合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探索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 郑华杰. 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工程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2):231-233
[2] 彭化. 市政工程建设中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探讨[C]//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 2024 年学术年会(二)论文集 . 2024:1-5
[3] 孙辉 . 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 [J]. 价值工程 ,2024,43(26):71-73.
[4] 张旭, 程冲. 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研究[J]. 现代工程科技 ,2024,3(9):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