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及控制要点研究
董航
黄石市路桥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黄石 435000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与否不仅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存在密切联系,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效果。但是,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来看,其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使建筑施工质量大打折扣。为此,若想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施工单位必须依据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的优化改进对策,以提升工程管理水平,进而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助推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1 建筑工程管理技术要点
(1)要做好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工作。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审查,及时发现图纸中的矛盾、错误与不合理之处,并要求设计单位进行澄清与修改。同时,技术人员需向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2)在质量控制方面,严格执行材料检验制度,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严格检验和试验,确保材料设备质量符合要求。加强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需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同时,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3)进度管理上,以施工进度计划为依据,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定期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分析偏差原因,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各施工节点按时完成。对于可能影响进度的不利因素,如恶劣天气、设计变更等,提前制定应急预案,降低对工程进度的影响。(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施工现场设置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防护栏、警示标志等,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许多建筑项目中,管理体制常常过于复杂,层级过多,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决策链条冗长,难以适应现代建筑项目快速变化的需求。管理体制中权责划分不清晰的问题尤为突出,项目参与者之间责任界限模糊,导致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明确,影响了问题的快速解决和项目的整体推进。部分建筑项目仍然依赖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现代化管理工具的支持,尤其在应对项目变更和风险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的机制和应对策略。同时,项目管理中的监督和反馈机制不到位,项目经理缺乏足够的权力和自主性,无法有效整合资源和调配人力,导致项目执行中的灵活性和效率受到影响。
2.2 施工质量控制不足
部分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实施,致使工程质量隐患频频发生。质量控制制度的缺失或执行不到位,使工程在验收时出现较多问题,甚至需要返工维修,造成工程造价和工期增加,施工过程中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部分建筑企业可能忽视了对质量的严格要求,或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简化建筑过程,使质量问题的产生进一步加剧。监管和监管体系的缺失也加剧了建筑质量的下滑,工程特别是分包商管理中存在着质量监管不到位、责任落实不明确、质量监管手段不得力等问题。
3 强化建筑工程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措施
3.1 人员管理措施
提升施工现场人员管理水平是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成效的基础与重要前提。有关项目管理团队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办公建筑具体施工要求与建设特点,针对项目现场人员管理流程与组织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完善,分别明确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计划、财务、质检、安全等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同时严格遵循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持证上岗制度,使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胜任力都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规避人为因素可能导致的管理问题。有关建设单位应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建设要求与管理特性,针对现场参建具体人员进行培训,构建层次化管理体系,使建筑项目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发展与不断进步。
3.2 设备管理措施
机械设备的工况状态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与施工质量。因此,现场管理团队应针对性加强对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使其性能指标与型号规格能够充分契合建筑工程设计图纸与施工要求。在针对设备进行采购之前,应由质量管理人员对相关设备资质进行全面审核,结合设备采购规模以及采购要求选用直接采购或招标等方式与供应商进行协调,使现场机械设备能够进一步符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要求。
在设备进场之前,应结合采购合同与采购清单针对设备的规格、参数以及数量等进行明确,同时做好相应的复核工作,针对不符合现场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应及时进行退回或处理。在进场过程当中,还应当针对设备合格手续、技术参数书、验收报告等资料文件进行检测并妥善保管,设备进场过后,应做好进出场手续与流程管理工作,不得出现额外安全风险。
在现场机械设备的使用与运行过程当中,应及时按照施工目标与建设需求针对设备类别、型号进行调整,管理人员应当从宏观角度掌握工期进程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控要求,同时针对现场设备调配方案进行全面优化,杜绝管理混乱等情况的发生。设备使用过程当中,应严格遵循持证上岗要求,确保操作人员符合设备操作资质,同时落实定岗定责原则,实现设备的专人专岗使用。
3.3 材料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当中,涉及到钢材、水泥、砖石、砂子、沥青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因此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当中,同样也应当考虑到各项建材的管理工作,确保其性能与质量符合项目施工目标。
在建筑材料进场时,需要严格遵循施工质量规范与项目规划设计要求,明确材料的质量标准与验收要求,并针对进场材料进行全方位检测,有效杜绝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对于现场施工造成的负面影响。
材料检查过程当中,常见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抽检与全检等两种主要类别,技术团队与管理人员可结合材料类别与使用规模等不同指标对其进行划分与选择,其中,规模较大、使用范围较广的材料,可选用抽检方式对其性能与质量状况进行检测,而规模较小,使用范围较小的材料,可采用全检方式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对象分别包括材料采购清单、技术性能资料、材料的外观、颜色、形态规格、物化性质等等,对于以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代表的材料,为确保其性能达标,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与质量问题,可采用超声波、X 射线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无损检测,避免其内部损伤对于后续施工作业所产生的影响。由于不同材料类别的性质各异,在施工现场的使用情况也各有不同,因此需要检测的目标也存在一定差异。
结束语
在长期的项目建设与管理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发现,建筑工程往往具备规模较大、涉及面广、周期较长、技术复杂等特点,这给现场质量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挑战。有关技术团队与管理人员应当从实际出发,明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进程当中的主要难点,并能够从实际出发针对工程项目管理方案进行全面迭代与优化,使其能够充分适应项目实际情况,保障现场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 国 泉 . 关 于 加 强 建 筑 工 程 质 量 管 理 的 探 讨 [J]. 工 程 质量 ,2024,42(S2):78-80+84.
[2] 邱红梅 .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 [J].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4,(12):41-42.
[3] 张小丽 .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35):27-29.
[4] 林江玲 .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3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