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地理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王娟霞

平罗县第四中学 753400

引言

当下,教育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义务教育新课标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转型需求。核心素养培育不再局限于单一知识传授,而是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传统分科教学已难以满足这一诉求,跨学科融合教学则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路径,助力学生理解复杂地理现象,掌握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深入探究其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策略,既是回应教育改革的时代命题,也是推动地理教学实践创新的关键。

一、初中地理跨学科融合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滞后

当下,部分初中地理课堂仍沿袭传统讲授模式。教师将教学重心置于地理课本知识的系统讲解,鲜少主动挖掘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受应试教育惯性思维影响,他们担心跨学科融合会打乱教学节奏,甚至认为多学科知识交织会干扰学生对地理核心考点的把握,从而抑制了跨学科教学实践的探索热情。

(二)教学资源不足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落地依赖多元资源支持,然而现实中不少学校存在资源短板。校内配套的跨学科教材、教具稀缺,多媒体资源库建设滞后;教师在自主开发资源时,常陷入“无据可依”困境 —— 契合地理教学需求、适配初中生认知层次的跨学科素材,既难检索也难整合,制约教学实践推进。

(三)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跨学科融合教学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提出了全新挑战。目前,多数初中地理教师长期专注单一学科教学,对其他学科知识体系了解有限,也缺乏跨学科教学设计的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难以找到学科间的融合切入点,导致教学内容生硬拼凑,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标理念下初中地理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

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地理教学,需立足教学内容与学情,精心设计跨学科教学目标。目标设定应紧扣地理核心素养,同时巧妙融合其他学科素养要素。例如,在开展“区域地理”教学时,可引入历史学科,剖析区域发展脉络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塑造;联动语文学科,借助经典文学作品挖掘区域文化底蕴。以此构建以地理为核心、多学科交融的知识网络,助力学生形成多维认知视角,深化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跨学科融合

1. 项目式学习

以“家乡生态环境守护者”项目为例,引导学生化身“城市规划师”与“自然研究员”。学生需实地考察家乡地形地貌,结合气候数据绘制生态地图,运用地理学科知识解析区域发展潜力;通过生物标本采集与数据分析,构建本地动植物生存图谱;借助数学建模计算污染治理投入产出比;最终以文学化笔触撰写调研报告,设计环保宣传海报。这种沉浸式实践,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自然实现地理、生物、数学、语文等多学科知识的交融与迁移。

2. 情境教学

以 " 地震中的科学应对 " 为主题创设情境,教师模拟突发地震灾害场景,引导学生化身灾害分析师。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读本地地震带分布与地质构造,结合物理课程分析横波纵波传播特性;从化学视角探讨建筑材料在地震中的成分变化及污染物处理;借助体育训练掌握正确避震姿势与应急逃生路线。通过沉浸式情境任务,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显著提升学习主动性与知识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

打破班级固有分组模式,依据学生学科特长组建跨学科协作小组。以 " 未来智慧城市规划" 项目为例,地理学科学生凭借区域分析能力,从地形、交通、资源等维度评估城市发展潜力;美术特长生运用构图与色彩知识,手绘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信息技术爱好者则借助数字建模软件,将平面设计转化为动态三维模型。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在观点碰撞与技术协作中,实现地理思维与艺术审美、数字技能的深度融合。

(三)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1. 开发校本教材

打破学科壁垒,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开发特色校本教材。以地方资源为纽带,将地理学科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与历史学科的地方沿革、民俗文化,以及经济学科的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如《家乡地理文化探索》等特色教材。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既能深化地理认知,又能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2. 利用网络资源

数字时代的网络平台是跨学科教学的“宝藏库”。教师可从专业地理科普网站、视频平台筛选优质资源,像通过纪录片剖析地质变迁,结合生物类公众号解读生态系统;借助在线教育平台组织直播研学,带领学生“云参观”自然保护区,让虚拟课堂成为多学科知识交融的场域,有效拓宽学生的认知边界。

3. 开展实践活动

走出教室的实践探索,是串联多学科知识的鲜活课堂。学校可组织学生深入城郊开展研学,学生既能用等高线原理测绘地形,借助生物图鉴辨识植被群落,又能通过地方志研究当地聚落演变历史。手持相机记录地貌特征时,构图审美与地理观察自然融合。这种沉浸式实践,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激活跨学科知识储备,实现知识迁移与能力提升的双向突破。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

跨学科教学的高质量开展,依赖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可构建常态化培训机制,通过邀请教育领域专家举办主题工作坊,系统讲解融合教学理论;组织教师赴示范校实地研学,观摩优秀课堂案例;定期开展校内跨学科教研沙龙,鼓励地理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组建教学共同体。通过多元培训模式,助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掌握融合技巧,突破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瓶颈。

三、总结

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融合为初中地理教学注入活力。从目标设计到资源整合,从方法革新到师资培养,多维度策略有效弥合学科鸿沟,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激活知识储备,实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但现实中,理念转型、资源开发等难题仍制约教学深化,这要求教育者立足课堂实践,以创新思维探索本土化路径,持续推动地理教学模式的迭代升级。

参考文献

[1] 黄岑 .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物理跨学科教学探索 [J]. 理科爱好者 ,2025(4).

[2] 朱建花 .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