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张丽丽
370323198609101882
引言
土地资源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其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与严格保护,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自然资源管控力度加强,传统依赖人工巡查与纸质记录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精准化确权、科学化规划、动态化监管的需求。
一、测绘工程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应用路径
1.1 基础数据获取环节的技术应用
基础数据获取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前提,核心是明确土地权属、位置、面积、利用类型等基础信息,为后续管理提供数据依据。传统调查方式依赖人工测量与图纸绘制,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存在精度低、周期长、数据更新慢等问题;测绘工程技术通过多手段协同,实现数据获取的精准化与高效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具备全天候、高精度定位能力,可直接获取土地边界点的三维坐标,有效解决传统测量中边界模糊、面积误差大的问题,确保数据准确性。地理信息系统能将调查获取的权属信息、地形数据、利用现状等整合为空间数据库,通过图层叠加、属性查询等功能,快速生成权属图、宗地图等成果,实现数据的系统化管理与可视化呈现。
1.2 规划实施保障环节的技术应用
土地规划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土地资源禀赋,合理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确定利用强度的关键环节,其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直接影响资源优化配置;规划实施需对方案落地过程精准把控,确保建设活动符合规划要求。测绘工程技术通过提供空间数据支撑与动态跟踪手段,为规划科学性与实施规范性提供保障。
在规划设计阶段,遥感技术可获取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宏观数据,对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潜力进行评估,为功能区划分提供客观依据,避免规划方案主观随意性。
1.3 动态监管支撑环节的技术应用
土地动态监管是维护土地利用秩序、保护耕地与生态用地的重要手段,核心是实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及时发现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传统监管依赖人工巡查,存在覆盖范围有限、发现不及时、取证困难等问题;测绘工程技术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土地变化的实时感知与精准监管。遥感技术具备大范围、周期性观测能力,可定期获取区域土地利用影像数据,通过不同时期影像对比分析,快速识别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实现对土地变化的宏观监测,尤其适用于跨区域、大面积监管工作。无人机测绘技术可针对遥感监测发现的疑似违规区域,开展近距离、高分辨率航拍,获取详细地面影像与地形数据,为违规行为取证提供直观依据,解决传统巡查中取证难、证据链不完整的问题。
二、测绘工程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1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利用效率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以精准的资源禀赋数据为基础,测绘工程技术通过全面、实时的土地信息采集,为资源配置决策提供客观依据。通过RS、GIS 技术对区域土地利用现状、适宜性、承载力进行系统分析,能够准确识别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的分布与特征,为土地整理、再开发提供目标区域,推动存量土地的高效利用。在规划设计中,借助测绘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可实现耕地保护、城镇建设、生态保护等目标的统筹协调,避免土地利用的碎片化与功能冲突,确保土地资源向高效益、高需求领域合理配置,提升整体利用效率。
2.2 保障管理精准性,减少权属纠纷
精准性是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要求,尤其在土地确权、边界划分等环节,数据精度直接关系到管理的公信力。测绘工程技术通过 GNSS、三维激光扫描等高精度测量手段,将土地边界、面积等数据的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确保权属界定的准确性,从源头减少因边界模糊、面积争议引发的权属纠纷。同时,测绘技术构建的数字化土地数据库,实现了土地信息的标准化存储与快速查询,避免了传统纸质档案易损坏、易篡改、查询不便的问题,为管理部门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支撑,提升管理决策的精准性与公信力。
2.3 提升监管时效性,强化执法能力
土地监管的核心需求是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测绘工程技术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大幅提升了监管的时效性与覆盖面。RS 技术实现了大范围土地变化的定期监测,可在短时间内掌握区域土地利用动态;无人机与 GNSS 技术则弥补了传统巡查的局限性,能够快速抵达疑似违规区域,获取精准的现场数据。GIS 技术的预警功能则实现了违规行为的自动识别与上报,缩短了从发现问题到 处置问题的时间差。这种多技术协同的监管模式,不仅扩大了监管覆盖范围,还强化了执法取证能力,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保障了土地利用秩序。
三、测绘工程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发展方向
3.1 推动多技术深度融合,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当前测绘技术的应用多以单一技术或简单组合为主,未来需加强GNSS、RS、GIS、无人机测绘、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数据采集 - 处理 - 分析 - 应用一体化的技术体系。将无人机测绘获取的高分辨率影像与 RS 宏观影像结合,实现宏观监测 + 微观取证的协同;将三维激光扫描的地形数据与 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融合,提升土地规划的三维可视化设计与模拟能力。
3.2 加强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打破信息壁垒
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数据分散、部门壁垒问题,测绘技术获取的空间数据多分散在不同部门,难以实现高效共享与协同应用。未来需依托数字政府建设,构建统一的土地资源空间信息平台,整合测绘技术获取的各类数据,并与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执法、耕地保护等业务系统对接,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全程复用。推动测绘数据与其他领域数据的关联分析,为土地资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的协同决策提供支持,打破信息孤岛,提升管理的整体性与协同性。
3.3 聚焦绿色低碳与轻量化应用,适配多样化场景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土地资源管理场景日益多样化,对测绘技术的适应性提出更高要求。需研发绿色低碳的测绘技术与设备,如低能耗无人机、环保型测量仪器,减少测绘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其适配生态敏感区域的测绘需求。针对乡村地区、偏远区域的管理需求,开发轻量化的测绘应用工具,降低技术应用门槛,使基层管理部门能够便捷开展小规模土地调查、确权等工作,推动测绘技术专业应用向普惠应用延伸,覆盖土地资源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结语
测绘工程技术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眼睛与大脑,通过在调查确权、规划实施、动态监管等环节的深度应用,为土地资源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提供了核心支撑,在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权属纠纷、提升监管效率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土地资源管理向现代化转型,测绘技术需进一步推动多技术融合、数据共享与场景适配,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与应用深度。
参考文献
[1] 刘宣吟 . 测绘工程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J]. 林业科技情报 ,2025,57(03):196-198.
[2] 赵田野 , 于金海 . 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应用 [J]. 科学技术创新 ,2018,(2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