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小学中高段道德与法治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体系构建

作者

张萍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山书院,315700

引言

小学中高阶段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而言是极为关键的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的承载形式,其所包含的活动课质量会直接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传统的活动课有着很多的问题,导致传统活动课难以满足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需求。大单元教学理念凭借核心目标起到引领作用,将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活动整合,为解决以上所提到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一、大单元教学理念在小学中高段道德与法治活动课的价值

(一)整合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系统性

小学中高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所涉及的范围包含社会生活、法治常识等多个不同的领域。传统的单课时活动教学模式,比较容易造成教学内容呈现出分散的状态,并且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大单元教学则是借助对教材逻辑进行梳理,以核心主题为依托,将多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活动课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认知。

(二)使活动贴合学生认知,增强活动实践性

处于小学中高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还需要凭借实践进一步深化其认知。大单元教学模式会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相关活动,例如在“家庭责任”单元中,安排的“家务打卡”“矛盾调解”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亲身体验责任的内涵。

二、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小学中高段道德与法治活动课设计策略

(一)明确核心目标,将注意力集中在素养培育

设计活动课时,要将课程标准当作依据,结合大单元的核心主题明确目标,着重培养核心素养。就如“公共生活靠大家”单元,所设定的目标是“让学生领会公共规则的重要意义,学会遵循公共秩序,培育社会责任意识”。在目标的引导下,将各课时的活动任务进行分解,要保证每项活动都围绕着核心目标开展,防止设计出现偏离教学方向的情况。

(二)整合教学资源,使活动形式更丰富

大单元活动课设计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学资源整合,其中涵盖了如教材资源、生活资源、社会资源等内容。就教材资源方面而言,要提炼出每节课时的重点内容,进而构建单元知识的框架;在生活资源方面,要引入学生们比较熟知的生活事例,如“校园垃圾分类”“社区志愿服务”等;从社会资源来讲,要邀请交警、律师等相关人员进入课堂,开展专题性的讲座或者进行实践性的指导。借助多类资源的整合,规划出具备多样性的活动样式,如调查探究、实践感受、成果呈现等,以契合学生呈现出的多样化学习诉求。

三、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小学中高段道德与法治活动课评价体系的搭

(一)搭建过程性的评估体系,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

过程性评价在活动课的整个进程中始终存在,借助观察、记录、交流等途径,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现情况以及进步状况。比如,设计一份名为“活动成长档案”的材料,用以记录学生在小组协同合作时所做出的贡献、参与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收获、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情况。与此同时,运用课堂观察表、活动任务单等工具,对学生的参与情形进行量化分析,防止评价仅聚焦于最终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成长历程。

(二)引入多元化主体开展评价,确保评价全面性

冲破以教师作为单一评价主体的模式,引入如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种不同的评价主体。学生进行自我评定,能够促使学生对自身在活动中的长处与短处展开反思,进而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同伴之间相互评价,是借助小组内部成员彼此评价的方式,培育学生客观评判他人的能力;家长开展评价时,会结合学生在家中的实际表现,例如在“家庭责任”单元,家长反馈学生完成家务的具体状况;社会评价则是通过社区、实践单位等给出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表现反馈。多元主体评价能够在多个不同的维度,全面地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而保证评价具备客观性与公正性。

结论

小学中高段道德与法治活动课能够从大单元教学理念中获取科学的设计思路,借助整合教学内容、契合学生认知状况,能够切实增强活动课的系统性以及实践性。在进行设计时,应该明确核心目标、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具备过程性、多元主体的评价体系,可以全方位地体现教学效果,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未来,需要更进一步地优化设计与评价的细节处,结合时代特征对教学内容予以更新,从而让课程能够更为出色地发挥育人功效,为学生的成长筑牢坚实的思想根基。

参考文献

[1] 黄妹芬.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些思考[J]. 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2020(11):110-111.

[2] 王杰 .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6(0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