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核心素养之文化意识渗透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策略
庄琳钰
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 363000
引言:随着“三新”改革的推进,初中英语课程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教学应实现“培育文化意识”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国际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家国情怀,提升个人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仁爱英语新教材秉持“培育文化意识”的核心理念,高度重视文化内容的选材和编排,从而构建文化知识体系,蕴含了丰富的中西方文化元素,为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育提供了良好平台。
一、教材内容挖掘,渗透文化意识
1. 深入剖析教材中的文化元素
仁爱英语新教材每册精心设计 6 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着围绕不同的文化主题展开,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学习素材。例如,在七上 Unit 1 Let’s BeFriends! 这一单元中,教材既教会学生如何用英语介绍自己和他人,也巧妙地融入了中西方交友习俗的对比,教师可以细致剖析这些对话和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友差异,比如在讲解“Making a new friend”部分时,教师可以对比中国人注重礼尚往来的交友方式与西方人强调个人空间和独立性的文化特点,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的交友经历,从而加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再比如学生在进行了七下 Unit 10 Lending a Helping Hand 的单元学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运用该单元所学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来分享志愿活动、邻里互助的相关经历和感受,并学会描述社区生活,这样学生能领会到志愿服务精神,感悟中华民族互助友爱、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还帮助他们认识到社区成员间相互支持与合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事务,有助于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并提高了共筑和谐社区的责任感意识。
2. 整合跨学科文化内容
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仁爱英语新教材巧妙地融入了地理、历史、艺术等多学科的文化内容,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例如,在七上 Unit 5 LoveMother Nature! 单元中,教材介绍了不同国家的自然景观,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明白爱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和提升环保意识,这还为教师提供了跨学科教学的契机。教师可以结合地理知识,讲解不同气候区域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各国在环保领域的成功实践,比如在“Rainforests and deserts”的主题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入巴西雨林和非洲沙漠的生态保护项目,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激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理念的热情。再比如七下Unit 8 Our Blue Planet 单元中也结合了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国内外著名的水景观、典型河流与水域资源以及水循环的过程,学习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加深节水意识。可见,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全球视野。
二、课堂活动设计,增强文化体验
1.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身临其境的跨文化交际平台。在模拟的场景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交流方式,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有效增强他们的文化敏感性和适应性。比如在七上 Unit 6 Celebrating the Big Days 单元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个“国际节日庆典”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组后,分别扮演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介绍并展示各自国家的传统节日习俗,如中国的春节、西方的圣诞节等,深刻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的活动丰富了课堂内容,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
2.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促进文化深入思考的有效途径,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以七上 Unit 3OurColorful School Life 单元为例,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关于“中西方校园生活差异”的小组讨论,学生围绕课程设置、课外活动、师生关系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对比分析,加深了对中西方教育文化的理解,还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再比如七下Unit 11 Rules Matter的单元学习中,教师设计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规则”或“中外交通规则差异”的活动,学生通过事先网上查阅的资料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与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中外文化的差异和多元性,提高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促进文化意识的发展。
三、多媒体资源利用,丰富文化呈现
1. 视频与音频材料
视频与音频材料凭借其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已成为英语教学中展示多元文化的重要手段。在七上 Unit4FunintheSun 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精心选取一段展示世界各地夏季活动的视频,通过画面与声音的结合,形象呈现不同国家人们的休闲方式、节日庆典及文化习俗。例如视频中可以展示巴西的沙滩派对、美国的独立日烟火表演或中国的夏日夜市文化,使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情境中,直观感受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多样性。这种富有沉浸感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参与感,还能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化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从而有效提升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 互动软件与在线平台
互动软件和在线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文化话题,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教师可以积极推荐一些优质的英语学习 APP 或在线文化交流平台,如 Duolingo、Tandem等,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这些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跨文化交流。,学生可以利用 Duolingo 系统地学习不同国家的语言基础知识,感受语言的魅力;而运用Tandem 可与外国朋友进行语言交换,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这种自主学习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家校合作,共育文化意识
1. 家长参与课堂活动
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参与文化教学活动,能够增强家校合作的紧密度,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与学校共同支持学习的积极氛围。在英语教学中,家长可以作为“文化使者”参与课堂,分享自己的跨文化经历,如讲述在国外学习、工作或旅行的经历,或介绍自己家庭的传统习俗与节日庆祝方式,尤其在如七上 Unit 2 Meet My Family! 这样的单元中,教师可以邀请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家长走进教室,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讲述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结构、沟通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异同,这种真实、生动的互动方式,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也增强了他们对语言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
2. 家庭文化项目
家庭文化项目是一种将课堂学习延伸至家庭生活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深化对文化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项目任务,如制作以“世界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尝试烹饪一道外国菜肴、观看一部与目标语言文化相关的纪录片并撰写观后感等,以七上 Unit 6Celebrating the Big Days 单元为例,教师可布置“家庭节日庆典”项目,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策划并举办一次小型的文化庆典活动,如模拟庆祝圣诞节、春节或感恩节,装饰、饮食、表演等形式再现节日氛围,学生在准备过程中能巩固课堂所学的语言与文化知识,还能在亲子互动中增进家庭情感,提升文化认同感与跨文化理解能力,此类项目将语言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结论
在“新课程、新教材、新中考”的“三新”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正朝着核心素养导向的深层次变革推进,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渗透对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与交际能力具有关键意义。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尤其是仁爱英语新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文化素材,结合学生和生活实际,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与认同,同时借助多媒体资源、情境模拟、文化对比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此外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参与文化体验活动,也能为学生营造更广阔的文化学习环境。未来教师应不断探索更加系统、有效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推动英语教学从语言知识传授向文化理解和素养提升的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缪娟 .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J]. 校园英语 , 2022(25):100-102.
[2] 李园园 .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J]. 中学生英语 , 2020(16):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