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任务链驱动的模块化教学实践与评价
朱琳
靖江市滨江学校 214500
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面临着教学内容更新快、学生个体差异大等挑战,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而 AI 技术的引入为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带来了新的机遇,任务链驱动的模块化教学结合 AI 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构建基于 AI 技术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一、小学信息科技课堂面临的挑战
1. 教学内容更新迅速
信息科技领域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小学信息科技课程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传统教材的编写和更新周期较长,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教学需求,比如在编程教学方面,传统的编程语言和工具可能逐渐被新的、更易上手的技术所取代,如果教材不能及时更新,学生学到的知识可能很快就会过时。
2. 学生个体差异大
小学生在信息科技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信息科技课程充满热情,而有些学生则可能对计算机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3. 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知识时,教师只是图片和文字进行讲解,学生很难直观地感受到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习兴趣不高。
二、AI 技术融入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的必要性
1. 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
AI 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风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如学习进度、答题正确率、学习时间等,AI 系统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为学生推荐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比如对于编程基础较弱的学生,AI 系统可以推荐一些基础的编程教程和练习题,帮助他们逐步提高编程能力;对于编程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2. 丰富教学资源
AI 技术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比如利用 AI 技术可以生成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和趣味性,同时 AI 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动生成图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
3. 提升教学效率
AI 技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比如 AI系统可以自动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化需求,此外 AI 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建议和决策支持,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三、任务链驱动的模块化教学实践
(一)任务链设计原则
1. 挑战性原则
任务难度应适中,既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让学生努力能够完成,比如在教授 Pyhon 编程时,可以设计一个“制作简易计算器”的任务,这个任务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编程知识和技能,完成计算器的制作。
2. 真实性原则
任务应来源于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比如在讲解数据处理时,可以设计一个“分析班级学生的成绩数据”的任务,让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成绩数据,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 多样性原则
任务类型应多样化,包括探究性任务、合作性任务、实践性任务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信息科技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设计一些合作性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设计一些实践性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模块化教学实施步骤
1. 模块划分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如计算机基础模块、编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等,每个模块应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同时又要与其他模块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 任务链设计
针对每个模块,设计一系列具有逻辑关系的任务链,任务链中的每个任务应紧密围绕模块的教学目标,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比如在编程模块中,可以设计以下任务链:任务一,学习 Python 的基本语法;任务二,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实现两个数的相加;任务三,制作一个简易计算器,实现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任务四,优化计算器程序,增加一些高级功能,如科学计算、图形界面等。
3. 教学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任务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任务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任务的挑战性和实用性,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知识时,可以创设一个“组装一台计算机”的情境,让学生扮演计算机工程师,根据任务要求选择合适的硬件组件,完成计算机的组装,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比如在完成“制作简易计算器”的任务时,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和设计,分工合作完成程序的编写和测试。
4. 总结评价
在每个模块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结果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如程序的正确性、功能的完整性等,总结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结论
AI 赋能小学信息科技课堂,采用任务链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具有挑战性、真实性和多样性的任务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构建基于 AI 技术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 AI 技术的优势,推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符春妮 . 生成式人工智能 (AIGC) 赋能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J]. 新教育 , 2025(13).
[2] 叶蓓蓓 , 徐滔 .AI 赋能中小学智慧体育教学的新样态研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5, 45(2):57-60.
[3] 宋崇涛, 张梦丽, 於华侨, 等.AI 赋能信息技术课堂, 促成学生深度学习 [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2025(4):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