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综合实践的农村初中物理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探究
周帅
吉林省敦化市青沟子乡学校 133708
引言: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重要组成部分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蕴含着丰富教育价值,然而当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仍面临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基于项目化综合实践理念将物理知识与农村生活情境相结合,开发适合农村学生认知特点课程资源,对提升农村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探究着眼于农村初中物理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问题,期望能够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学校物理教学新路径。
一、农村初中物理生活化课程资源现状分析与开发思路
农村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现状呈现出明显区域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资源总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大部分农村学校仍以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配套实验设备陈旧且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实践探究需求。现有物理课程资源普遍存在城市化倾向,与农村学生生活经验脱节难以引起学生共鸣,调查显示众多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反映缺乏适合本地区学生特点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受限于既有条件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农村物理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相对匮乏,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有待提升导致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依赖程度过高,难以开展富有创意教学活动。
基于上述现状农村初中物理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应遵循贴近生活、因地制宜、突出实践、注重参与基本思路,要立足农村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背景,挖掘蕴含于农村生活中物理现象与应用实例使课程资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课程资源开发要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实际条件,采用简易材料与常见工具确保资源可获得性与实用性,强调项目化学习方式,通过设计富有探究价值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建构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注重学生全程参与资源开发过程鼓励师生共建课程资源库,使资源开发本身成为有意义学习经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
二、农村初中物理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策略与实施路径
农村初中物理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需立足于本土特色,融合项目化综合实践理念,构建符合农村学生认知水平且贴近生活情境课程体系。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产生与传播内容而言应当采取情境引入—问题探究—实验设计—成果展示循环式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从熟悉环境中发现物理问题。课程资源设计应注重可操作性,利用农村常见材料制作简易实验装置,如利用废旧塑料瓶制作共鸣装置、用橡皮筋制作简易弦乐器等将抽象声学原理转化为具体可感知体验。与此同时重视学科融合,将物理学习与音乐欣赏、文学表达、美术创作有机结合形成多维互动知识网络,针对农村学校实验设备缺乏问题可以开发虚拟实验资源,借助手机App 让学生式观察声波传播过程,理解声音传播需介质、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关系等核心概念。课程资源还应包含农村声音文化调查项目,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当地特色声音资源如农谚、民歌等,形成富有地域特色声音资料库,既传承乡土文化又深化对声学知识理解。
以农村声音景观调查与保护项目为例,八年级学生应当围绕家乡特色声音展开探究活动,先组织学生走访乡村,收集记录清晨鸡鸣、农具撞击等具有乡村特色声音,借助手机录音功能建立声音样本库。随后引导学生制作简易噪声测量装置,测量分析不同声音强弱探讨声音传播规律,通过对比城市噪声与乡村自然声音引发学生思考环境保护议题。学生可以利用纸杯、细绳等简易材料制作乡村声音电话,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声音传播需介质这一关键概念,项目深入开展过程中学生还应当尝试设计声音隔离装置应用于农村家庭环境改善,如隔离柴油机噪声等问题。此项目将物理知识学习融入农村生活实际,既提升了学生科学素养又培养了乡土情感,真正实现了物理学习生活化、情境化与项目化,让农村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可以用来解释、改变周围世界。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农村初中物理生活化课程资源应用效果与优化建议
农村初中物理生活化课程资源应用过程需紧密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立足农村生活实际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以人教版九年级内能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生活资源将抽象物理概念融入具体应用场景中。内能作为物理学重要探究内容与农村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蕴含无限教学资源,通过创设冬季取暖、农作物加工等与内能变化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各类内能转化现象。从热传递方式角度出发,学生可以观察比较农村常见烧水方式(如太阳能热水器、柴火灶、电磁炉等)工作原理与效率差异,从能源利用角度分析农村地区能源消耗状况,探讨节能减排措施,从热机应用角度考察农村常见热机装置工作原理与效率提升途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内能基本概念与规律更培养学生关注能源问题意识,促进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发展,实现知识学习与价值观培育有机统一。
围绕内能主题可以开发农村能源利用调查与改进综合实践项目,组织学生探究农村地区能源利用现状并提出改善方案,具体实施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学生分组调查农村家庭常见取暖烹饪方式如柴火灶、煤炉等,记录能源消耗量与热效率,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简易测热装置如自制量热器测量不同燃料热值,比较各类能源优缺点。设计改进方案如改良传统火灶结构增加热效率,利用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散失等,将改进方案应用于实际生活验证效果并向村民推广。此项目既让学生深入理解内能转化规律与热机效率概念,又培养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更重要是引导学生关注农村能源问题思考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这类贴近农村实际项目化学习,学生不仅掌握物理知识更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结论:探究通过对农村初中物理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探索,构建了一套适合农村学校特点课程资源体系。基于项目化综合实践理念开发生活化课程资源,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物理教学资源匮乏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生活化课程资源应用过程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方式变革。未来探究中应进一步探索农村物理课程资源区域协同开发机制,推进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更加完善农村初中物理教育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1] 黄达希 林晓妮 何紫莹 陈志华 冯卓宏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跨学科项目化实践设计 [J]. 2025.
[2] 王艳波.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项目开发与实践——以”静电与应用”的拓展教学为例 [J]. 物理之友 , 2024, 40(11):68-72.
[3] 窦阳涵 . 项目式学习下本土化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分析 [J].[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