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小班“食育 + 生活”融合活动的实践研究

作者

仲玉兰

民勤县北关幼儿园

引言:幼儿期是饮食习惯养成关键阶段,科学合理食育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生活化教育理念,倡导将教育融入幼儿日常生活,食育是健康教育重要内容,其教育价值需通过生活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小班幼儿年龄小,认知发展尚处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通过生活场景中食育活动,能使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可感。聚焦幼儿园小班“食育 + 生活”融合活动实践探索,希望能够构建适合小班幼儿特点食育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食育融合生活活动设计策略与实施路径

食育融合生活活动设计应立足幼儿园小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与生活化原则,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活动主题选择需贴近幼儿生活经验范畴,如果蔬认知乐园、谷物探秘之旅、美食文化小调查等,激发幼儿参与热情与探究欲望。内容设计应注重趣味性与实践性结合,通过感官体验、探究操作、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食物世界。环境创设方面应充分利用园所资源,如餐厅、厨房、菜园等场所,配置适宜材料与工具创建富有生活气息学习空间。活动形式应多样化,可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实地考察以及专题讲座等方式,丰富幼儿学习体验。评价机制应关注过程性表现,采用观察记录、作品收集、访谈交流等方法,全面了解幼儿发展状况,注重家园联动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设计与实施形成教育合力,构建食育教育共同体。资源整合层面,要善于挖掘社区资源,如邀请营养师、厨师等专业人士走进课堂,组织参观农场、市场等场所来拓展幼儿视野,增强社会认知。

实施路径可遵循情境导入 - 感知体验 - 探究实践 - 迁移应用 - 评价反思五步骤循环模式,情境导入阶段通过故事讲述、实物展示、问题设置等方式,创设真实情境,引发幼儿认知冲突与学习兴趣。感知体验阶段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等多种感官接触食物,感受食物特性,建立直观印象。探究实践阶段组织幼儿参与食物种植、采摘、加工、烹饪等活动,亲身体验食物变化过程,掌握简单操作技能,迁移应用阶段,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参与餐前准备、自主进餐、餐后整理等促进知行合一。评价反思阶段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分享收获感受,教师及时给予积极评价与引导,巩固学习成果。此路径符合小班幼儿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能有效促进幼儿形成积极饮食态度与健康饮食行为,注重活动间衔接与递进,避免碎片化现象,通过主题串联、项目整合等方式,构建连贯性学习经历形成系统化课程实施体系,确保食育教育持续性与有效性,真正实现食育与生活融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生活场景中食育活动组织方法与操作要点

进餐环节是实施食育最佳时机,教师应当采用示范引导法,通过亲身示范正确就餐姿势、进餐方法引导幼儿模仿学习,运用游戏激励法,将进餐过程游戏化,如小勺宝宝找家、食物列车出发啦等提高幼儿进餐兴趣,应用讲述交流法,鼓励幼儿分享食物来源、营养价值,增强认知理解。烹饪活动中可采用参与体验法,让幼儿参与简单食品制作,如水果沙拉、蔬菜饼干等运用协作探究法,组织幼儿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合作意识,应用观察记录法,引导幼儿观察记录食材变化,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种植环节可采用项目活动法,开展蔬菜宝宝成长记等主题项目,让幼儿全程参与种植、照料、收获过程,运用角色扮演法,设置小小农夫角色,增强幼儿责任感,应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幼儿比较不同植物生长特点,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操作要点包括安全第一原则,选择适合小班幼儿操作食材工具,确保活动安全,简单易行原则,活动设计简单直观符合幼儿能力水平,兴趣驱动原则,活动形式新颖多样,保持幼儿参与热情。合作互助原则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生活联结原则将活动内容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促进知识迁移。个别指导原则关注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指导,全程参与原则让幼儿参与活动全过程,体验成就感,通过科学组织方法与严格操作要点把控,能确保食育活动有序开展,达到预期教育目标。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班幼儿食育生活实践活动开展模式与推进机制

小班幼儿食育生活实践活动可构建三位一体开展模式,即日常生活渗透模式、主题活动整合模式、特色项目拓展模式相结合。日常生活渗透模式是基础,将食育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如晨间谈话中引入食物知识,餐前准备中培养卫生习惯,午餐过程中学习进餐礼仪,午后休息前讲述食物故事等,实现食育教育常态化。主题活动整合模式是核心,根据幼儿发展需求与兴趣,设计系列主题活动,如认识谷物家族、蔬果嘉年华、美味面点工坊等,通过绘本阅读、角色扮演、实地参观以及亲子活动等形式,深化幼儿对食物认识,丰富食育经验。特色项目拓展模式是延伸,结合园所特色资源,开展长期性食育项目,如屋顶菜园、小小美食家、传统美食探秘等,让幼儿在项目参与过程中获得深度学习体验,形成持久兴趣。

建立完善课程支持系统将食育纳入园本课程体系,整合各领域内容,形成系统化课程方案,构建专业团队协作机制,发挥教师、保健员、后勤人员等各方优势形成合力。创设丰富物质环境,配备适合小班幼儿操作食育活动材料设备创建菜园、厨艺坊等活动场所,健全家园社区共育机制,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社区参观等形式促进家庭社区参与,形成教育合力。建立科学评估反馈机制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分析、访谈调查等方式,全面评估活动成效,及时调整优化确保活动质量。

结论:将食育融入生活情境,采用适宜方法组织实施,能有效提升教育实效性。通过构建科学活动设计策略,明确实施路径,掌握组织方法与操作要点,建立多元开展模式与推进机制,能促进小班幼儿形成健康饮食习惯,培养生活能力增强社会交往技能。建议幼儿园应重视食育教育价值,加强教师专业培训丰富教育资源,完善评价体系,推动食育教育内涵发展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美莉 . 走向生活的食育课程——二十四节气文化背景下幼儿园食育课程实践 [J]. 山东教育 ,2025,(18):24-25.

[2] 胡金晶, 刘悠. 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小班食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中国食品 ,2025,(04):15-17.

[3] 郭永霞 . 幼儿园小班进餐活动组织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