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前置审方模式的临床处方合规性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吴莲芳

曲靖市中医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前置审方模式的临床处方合规性情况,并分析优化处方管理的策略,以提升合理用药水平,降低药品使用风险。方法:选取我院2024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的其中500份临床处方,采用前置审方模式进行审核,分析其合规性情况。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并结合优化策略探讨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500份处方中,合规处方占比66.0%,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处方占比34.0%。主要问题包括用药剂量不合理(17.0%)、配伍禁忌(14.0%)、超适应症用药(12.0%)、重复用药(9.0%)、其他(8.0%)。在优化策略实施后,不合理处方比例下降至26.0%,合理用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结论:前置审方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处方合规性,减少不合理用药风险。通过优化审方流程、加强医师药师协作及合理用药培训,可进一步提升临床处方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前置审方;临床处方;合规性分析;优化策略

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在临床实践中,不合理用药现象仍较为常见,如超剂量使用、配伍禁忌、适应症不符等问题,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前置审方(Pre-checking Prescription)模式是一种药师在医师处方生效前进行审核的管理模式,能有效规避不合理用药问题,提高处方合规性。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药物种类的增加,处方审核的重要性愈发突出[1]。传统的事后审方模式往往存在一定滞后性,可能导致患者已使用不合理药物后才进行纠正,影响治疗效果并增加医疗风险。前置审方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药学服务方式,通过药师在处方开立后立即审核,可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此外,前置审方模式不仅能够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还能通过智能审方系统的应用,提高处方审核的精准度和效率。智能审方系统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快速识别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剂量超标以及不合理配伍等问题,为药师提供决策支持,从而提高审核质量[2]。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的500份处方,探讨前置审方模式下的处方合规性,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合理用药管理提供参考。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医院药房管理提供实践依据,并为未来进一步优化审方流程、提升医疗安全性提供科学指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24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的其中500份临床处方,涵盖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多个科室,处方患者年龄在18-85岁之间,男性275例,女性225例。所有处方均经过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的前置审方系统审核,并由药师进行人工复核。

1.2 方法

前置审方审核流程医院前置审方系统结合药师人工审核,对所有处方进行合规性检查,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药物剂量是否超出常规范围;(2)药物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3)是否存在超适应症用药;(4)是否存在重复用药;(5)药品过敏史核对;(6)药物治疗时长合理性评估;(7)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用药安全性。

不合规处方统计与分类根据审核结果,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包括:剂量超标(85例,17.0%)、配伍禁忌(70例,14.0%)、超适应症用药(60例,12.0%)、重复用药(45例,9.0%)、其他(40例,8.0%),并计算不同问题类型的占比。

优化策略实施在分析不合理处方原因的基础上,制定优化策略,包括:(1)加强药师与医师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定期组织科室讨论会,优化医师和药师的沟通机制,以提高处方审核的实时性和有效性。(2)强化处方审核标准及智能审方系统优化,通过升级医院信息系统(HIS)与智能审方软件,提高自动化识别和预警能力,减少人为审核误差。(3)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考核,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合理用药意识,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以促进长期改善。(4)建立处方反馈机制,通过对不合规处方进行记录和反馈,形成长期监测机制,以持续改进临床处方合规性。优化策略实施后,评估不合理处方的变化情况。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2024年1月-12月在本院就诊并开具处方的患者。(2)处方包含至少一种口服或注射用药。(3)处方信息完整,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量、诊断等。(4)处方经医院信息系统(HIS)记录并由前置审方系统审核。

排除标准:(1)处方信息不完整,无法进行合规性审核。(2)患者因特殊情况(如临终关怀、实验性治疗)使用特殊药品,无法纳入常规审方标准。(3)仅包含非处方药的处方。(4)因技术或其他不可控因素未能经过前置审方系统审核的处方。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处方合规性分析

在500份处方中,合规处方330份(66.0%),不合理处方170份(34.0%)。主要不合理用药问题及比例见表1。

2.2 处方优化策略实施效果

在实施优化策略后,不合理处方比例显著下降,从34.0%降至26.0%(P<0.05)。不同类型的不合理用药比例均有所降低(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前置审方模式可有效提高处方合规性,减少不合理用药风险。前置审方的实施使得药师能够在医师处方执行前进行审核,有效识别和减少剂量超标、配伍禁忌、超适应症用药等问题,提高了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尽管前置审方模式在提升合理用药方面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一定挑战,如:医师与药师之间的协作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优化处方审核流程,确保不会影响临床效率。审方系统的智能化优化,需要不断更新药物数据库,优化审方规则,提高审核的精准度和适应性。合理用药培训的长期性,建议加强合理用药培训,使医护人员能够更深入理解药品使用规范,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3]。

综上所述,前置审方模式在提高临床处方合规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500份处方,验证了前置审方对减少不合理用药的效果。未来可通过加强医师与药师协作、优化审方系统及强化合理用药培训等策略,进一步提升处方合规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吴飞华.前置审方系统对门急诊处方合理率的提升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24,36(08):96-98.

[2]陈世雄,张少楠,吴敏,等.某三甲医院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运行效果研究[J].中国药事,2021,35(11):1314-132.

[3]高榕荫,刘斐烨,陈荣,等.基于住院医嘱优化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判定规则[J].药学与临床研究,2022,30(03):27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