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一年级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究

作者

袁杰

昆明市盘龙区师大实验昆明湖中学

引言:小学一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启蒙阶段,如何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构建扎实语文基础成为教学关注焦点。传统语文教学囿于教材限制,内容局限性明显,而课外阅读则因缺乏系统指导,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既能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又能提升阅读实践效果,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具有重作用。基于教学实践,探索两者融合路径,希望能够构建更为科学高效语文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外阅读融入课堂,语文教学拓展延伸

教师应当选取与课文主题相关联图书作为补充材料,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接触更多相似主题文本,形成知识网络。引入绘本阅读环节亦能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精美插图与简洁文字结合方式,降低阅读难度,增强理解能力。童谣、儿歌等韵律性强文本融入拼音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加深字音联系,提高识字效率。创设故事角或图书吧等阅读空间,让课外书籍成为教室常态资源,学生随时取阅,营造浓厚阅读氛围。课堂中设立阅读分享时光,鼓励学生介绍喜爱图书,交流阅读体验,促进群体互动学习。教师还应当组织主题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多元化阅读,建构系统知识体系。课外阅读材料还能作为写话训练素材,学生可模仿喜爱故事情节或人物特点进行创作,激发表达欲望,提升写作能力。

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乌鸦喝水》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引入相关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作为拓展阅读,让学生接触更多智慧故事。课前教师精选与智慧解决问题主题相关绘本,如《聪明的狐狸》《小猫钓鱼》等摆放于教室图书角,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欲望。课堂上,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乌鸦运用智慧解决喝水难题核心内容,然后展示《搬家》等类似解决问题情境绘本,拓展思维空间。组织小小智慧王活动,学生分享自己从课外书籍中学到解决问题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制作智慧动物故事手册,将课内外学到各种动物智慧故事通过图文形式记录下来,培养归纳整理能力。课后,教师推荐《小威利做家务》等绘本作为延伸阅读,并设计乌鸦还会怎样喝到水创意续编任务,鼓励学生基于已有阅读积累,发挥想象力提出新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课外阅读资源与课堂教学形成良性互动,使语文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思维训练更加深入全面。

二、课堂教学指导阅读,语文学习深化提升

课堂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指导中,能够提升阅读质量与效率。教师应当传授基本阅读策略,如预测内容、提出问题、寻找关键信息等,帮助学生形成科学阅读方法。通过读前 - 读中 - 读后三阶段指导模式,培养学生阅读规划能力。读前引导学生观察封面、书名,猜测内容,读中教授查阅工具书方法,解决生字障碍,读后引导总结归纳形成完整理解,引入多样化理解方法,如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感受,续写结局培养想象力等促进深层次理解。建立家校合作阅读指导机制,向家长传授亲子阅读技巧如朗读示范、问题引导、耐心倾听等,确保家庭阅读延续课堂学习效果。

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小壁虎借尾巴》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采用阅读策略直接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延伸阅读。课堂上通过朗读、讨论等形式理解课文核心内容—小壁虎因断尾而向各种动物借尾巴,最终明白自己尾巴特点与价值。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提问式阅读法,教会学生针对文本提出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向谁借了尾巴借到合适尾巴了吗等问题,培养主动思考习惯。教师推荐《哈哈哈》《小猫头鹰》等关于动物特征认知绘本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并设计阅读寻宝图,上面标注阅读任务:找出三种动物尾巴特点并画下来,想象小壁虎如果借到这些尾巴会发生什么趣事,思考每种动物身体构造与生活环境关系等。教师还组织动物研究小组,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研究不同动物,通过查阅图书馆科普读物、儿童百科全书等资料,探索动物适应环境特征,制作成小报与同学分享。为提升阅读积极性,教师设计壁虎尾巴成长记阅读手册,学生每完成一本关于动物特征书籍阅读,就可获得一枚壁虎印章,集满十枚可获得小小生物学家荣誉称号。通过这种方式,课堂教学方法与课外阅读活动紧密结合,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还培养了探究精神与知识迁移能力。

三、阅读教学双向互动,语文素养全面发展

课外阅读成果转化为课堂资源学生将阅读体验带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开展我当小老师活动学生分享课外阅读收获,向同学介绍新知识,培养表达能力与自信心。组织故事接力赛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积累,集体创作故事,激发创造力与合作精神,设计阅读小达人评选,鼓励广泛阅读形成良性竞争氛围。课堂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课外阅读实践,促进能力迁移,学生将课堂所学汉字应用于课外书籍阅读中,增强识字应用能力,将课堂习得阅读方法用于独立阅读实践,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如小小图书管理员,让学生参与图书分类整理,培养责任感与管理能力亲子共读日,邀请家长参与课堂阅读活动形成教育合力,跨学科阅读引导学生围绕数学、自然等主题进行阅读促进知识融通。还可利用节假日组织阅读小旅行,参观图书馆、书店等场所拓展阅读视野,制作我读书我快乐电子相册记录阅读成长足迹,增强成就感。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小学一年级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实践探究表明,二者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效果,课外阅读资源引入课堂环境中,突破教材限制,拓宽学习空间。课堂教学方法指导课外阅读过程,提升阅读质量与效率,双向互动机制构建则促进语文能力全面发展。未来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深化融合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更为系统科学阅读教学体系,为学生语文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邹林秀 . 课外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优化策略 [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四).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沙心乡中小学 ;,2023:1527-1531.

[2] 马祥明 . 课外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探究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 .2022 教育教学与管理重庆论坛论文集 . 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李坪小学 ;,2022:564-567.

[3] 严玉龙 .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应用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语文园地 ),20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