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

岳敬晶

临漳县邺城中学 056600

一、引言

在县城高中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前县城高中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等。如何突破这些困境,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一位县城高中音乐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中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

2.1 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指学生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在县城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聆听不同风格、体裁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培养对音乐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要素的敏锐感知能力,从而提升音乐审美水平。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学生能够感受到其激昂的节奏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体会到音乐所传达的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2.2 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县城高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校的合唱团、乐队、音乐社团等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比如,在合唱排练中,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同时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协作,共同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提升艺术表现力。

2.3 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音乐是文化的载体,不同国家、民族的音乐都蕴含着其独特的历史、风俗、价值观等文化元素。在县城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文化,如中国传统民歌、西方古典音乐、非洲鼓乐等,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3.1 优化教学内容,融入多元音乐文化

3.1.1 结合本土音乐文化

县城有着丰富的本土音乐文化资源,如地方戏曲、民间歌曲等。教师可以将这些本土音乐文化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音乐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时,可以引入当地的戏曲片段,让学生欣赏并了解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调研活动,如采访民间艺人、收集整理民间音乐素材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本土音乐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意识。

3.1.2 拓展国际音乐视野

除了本土音乐文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文化,拓展学生的国际音乐视野。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如印度的古典音乐、日本的尺八音乐、欧洲的爵士音乐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例如,在欣赏印度古典音乐时,教师可以介绍印度音乐的音阶、节奏体系以及其背后的宗教、哲学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印度音乐的内涵。

3.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1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例如,在教授《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黄河的视频资料、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等方式,创设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扮演抗日战士、黄河船夫等,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进一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2.2 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音乐作品的分析、演唱、演奏或创编等任务。例如,在音乐创编课上,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创编主题,如“校园生活”“四季之美”等,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构思,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创编。在创编过程中,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完成作品,不仅提高了音乐创作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3.2.3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将音乐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音乐软件等,播放音乐视频、音频资料,展示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介绍等文字资料,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音乐作品。例如,在教授音乐史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如“库乐队”“FL Studio”等,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制作,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

3.3 加强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艺术表现能力

3.3.1 开展校内音乐社团活动

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种音乐社团活动,如合唱团、乐队、舞蹈团、音乐剧社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实践平台。音乐社团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定期组织排练和演出。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合唱团可以参加校内外的合唱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在比赛和演出中,学生们通过不断地磨合和训练,提高了合唱水平和舞台表现力。

3.3.2 举办校园音乐文化节

举办校园音乐文化节是展示学生音乐才华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方式。音乐文化节可以包括音乐比赛、音乐会、音乐讲座、音乐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在音乐比赛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演唱、演奏技巧;在音乐会上,学生可以欣赏到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在音乐讲座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专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欣赏方法;在音乐展览中,学生可以了解音乐发展的历史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通过举办校园音乐文化节,营造浓厚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四、结论

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音乐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活动,完善教学评价。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县城高中音乐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具有较高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