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素养视角下初中美术教学策略分析
石艳开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经济开发区龙山学校 安徽 安庆 246500
摘要:本文聚焦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深入探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与创新思维的策略。通过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旨在提升学生审美水平激发学生创新活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素养;创新思维
引言: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仍存在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对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思维,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与创造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一、立足教材内容,深挖审美元素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深挖教材审美元素对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思维意义重大。审美素养的培养依赖于学生对各种美的形式和内涵的接触与理解。教材中的艺术作品为学生提供多元审美体验,进而能提升审美感知、理解和评价能力。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山水画》单元时教师选取多幅经典山水画作品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画作中山石的皴法,感受其通过密集的短线条表现出山石质感和立体感的独特魅力;在欣赏画作中瀑布的描绘时,体会画家如何运用笔墨表现水流的动态与气势。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剖析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审美意境,将自然之景与画家的内心感悟相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在教授八年级《设计的魅力》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以《环保》为主题的海报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色彩运用,带领学生共同设计海报。海报以绿色为主色调传递环保理念,让学生理解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在设计中的情感表达作用。图形设计上将多种元素巧妙融合激发学生对图形创意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取元素进行组合创新。文字排版、大小和位置配合图形和色彩突出主题且富有美感,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学生通过运用与教师共同完成海报所学到的美术知识,小组合作完成以《特色文化》为主题的海报设计,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创意,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排版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进而提升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审美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们的审美兴趣进而培养审美素养。
例如在教授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时,教师可以创设《最棒导游》的情境。假设学生是导游要向游客介绍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为了让游客更全面了解建筑学生需运用手绘线条从多个视角展示建筑。教师先展示不同城市建筑多视角的优秀手绘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然后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多视角表达的绘画技巧,还能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建筑之美提升审美能力,而且在展示环节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激发。教师也可以运用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中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在教授人美版八年级上册《设计生活标志》一课时教师设定《策划校园活动的标志》的项目。教师让学生自行分组进行市场调研,观察生活中的各类标志分析其设计特点、色彩搭配、图形寓意等,进而提升对标志设计审美的认知。接着小组讨论校园活动主题确定设计方向。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不断尝试创新,将校园特色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比如设计校园运动会标志时,可以将奔跑的运动员形象与学校标志性建筑轮廓融合,用鲜明的色彩突出运动的活力。最后展示项目成果并互相评价,学生在互评中交流经验进一步提升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鼓励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在美术教学里,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就是对审美认知不断深化、对创新思维不断激发的过程。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个体拥有多种智能,其中空间智能、视觉智能等在美术学习中尤为重要,自主探究能为这些智能发展提供空间促进学生审美与创新能力提升。
例如在教授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用线条表现感觉》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先展示一系列不同风格的线条绘画作品,有抽象派画家利用扭曲线条展现内心情绪的画作,也有中国传统白描中用细腻线条勾勒物象形态的作品,利用这些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线条的表现力。随后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怎样用线条来表示不同的情绪?”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们开始尝试,有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线条的疏密、曲直、长短与情绪表达的关系。在创作中用流畅、轻快且疏朗的线条表现快乐,用短促、曲折且密集的线条表现悲伤。在自主探究与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运用线条表达情感,还能从审美的角度去分析不同线条组合起来产生的视觉效果由此提升审美素养。并且为了更独特地展现情绪,学生不断创新线条运用方式,将不同颜色线条交织来强化情绪氛围由此锻炼创新思维。在九年级下册《现代艺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现代艺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自主探究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手法和艺术价值。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对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结束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思维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教师要通过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和创造美,不断提升审美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艺术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让美术学科在教育中发挥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任伟民.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参花,2024,(33):155-157.
[2]胡建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24,(25):45-47.
[3]倪晨曦.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24,(20):140-142.
[4]裴东亮.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3,(3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