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理念下中小学班级柔性管理模式的构建
刘金榕
云南省保山学院 云南保山 678000
一、“以人为本” 与班级柔性管理的内在关联
“以人为本” 理念强调在管理中尊重人的主体性,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激发人的内在潜能,这与柔性管理的核心内涵高度契合。柔性管理不同于传统的刚性管理,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民主沟通、赏识激励等方式,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与发展 Π[1]0
在中小学教育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初中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个性诉求,刚性管理易引发抵触情绪 [2]。而柔性管理注重呵护学生自尊,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决策,既能缓解师生矛盾,又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正是 “以人为本” 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二、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式僵化,学生主体性被忽视
传统班级管理多以班主任为绝对权威,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行为,在班级活动安排、班规制定等环节缺乏学生参与,导致学生对班级事务缺乏认同感,主动性难以发挥 [3]。这种 “教师主导、学生服从” 的模式,将学生视为被动管理的对象,而非班级的共同建设者。例如,部分班级的班规由班主任单方面制定,内容多为 “禁止性条款”,学生只能被动遵守,久而久之便对班级事务产生疏离感,甚至出现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的抵触行为,严重削弱了班级管理的内在驱动力。
(二)评价与沟通机制失衡,阻碍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体系单一,重结果轻过程是当前班级管理的另一突出问题。当前班级评价多以学业成绩为核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品德养成关注不足,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不仅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还可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违背 “以人为本” 中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目标。同时,师生沟通不畅、情感连接薄弱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班主任因管理事务繁杂,与学生的沟通局限于批评教育,缺乏平等的情感交流,使得学生因害怕被指责而隐藏真实想法,师生间形成隔阂。例如,当学生出现行为偏差时,部分班主任习惯于当众批评,忽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一步加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三、“以人为本” 理念下班级柔性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建立民主沟通机制,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 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民主沟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班主任应搭建多元化沟通平台,让学生充分参与班级管理:
在班规制定、班干部选举等事务中,采用 “提案 - 讨论 - 表决” 的流程,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使管理制度更贴合班级实际 。
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围绕学习、生活等话题开展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表达诉求,增强班级归属感 [3]。
设立 “班级意见箱”“线上沟通群” 等渠道,方便学生随时反馈问题,班主任及时回应并调整管理策略 [2]。
(二)渗透赏识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赏识教育是柔性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满足其情感需求,激发学习与管理的积极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课堂表现、课外活动等场景中及时给予表扬,如 “你的创意让班级活动更精彩”。
邀请科任教师、家长参与评价,形成多元赏识体系。例如,家长在亲子活动中肯定孩子的责任感,科任教师赞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培养自我反思能力,让学生在肯定他人与自我认同中共同进步 [1]。
(三)优化班级管理团队,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以人为本” 理念要求将管理权力适当下放,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可通过以下方式构建高效管理团队:
改革班干部选拔机制,以 “责任心”“服务意识” 为核心标准,采用民主选举与轮岗制,让更多学生参与管理 。
指导班干部制定工作计划,鼓励其从学生视角解决问题,如组织学习小组、调解同学矛盾等,增强其管理能力。
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总结工作经验,班主任给予方法指导,而非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
(四)开展多样化集体活动,营造和谐班级文化
集体活动是凝聚班级力量、践行 “以人为本” 理念的重要载体。班主任可设计多样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组织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 。
举办才艺展示、主题辩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平台,尊重个体差异 。
开展班级读书分享、心理沙龙等活动,营造 “互助、包容” 的文化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 。
(五)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内容涵盖学业、品德、实践能力等维度,采用 “成长档案袋” 记录学生的进步轨迹 [3]。
基于 “以人为本” 理念,班级评价应突破 “唯成绩论”,建立多元、动态的评价体系: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及家长反馈,确保全面客观。
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努力与进步给予肯定,而非仅关注最终结果 [1]。
四、结语
“以人为本” 理念下的班级柔性管理模式,强调尊重学生主体性、满足情感需求、激发内在潜能,是适应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通过建立民主沟通机制、渗透赏识教育、优化管理团队、开展集体活动及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等策略,既能提升班级管理效能,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班主任应不断探索实践,使柔性管理模式更贴合学生成长需求,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 邹家元 . 谈 “以人为本” 思想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J]. 吉林教育,2017 (25) :31.
[2] 姚文佳,生薇薇 . 借助柔性管理,构建和谐班级 [J]. 安徽教育科研,2021, (36) :101-102.
[3] 邹会英 . 小学班主任柔性化班级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的运用 [J]. 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20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