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AI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汤一冰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215228
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基础教育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小学五年级作为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传统教学模式面临个性化不足、资源匹配度低等挑战。译林牛津版教材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特性,恰与 AI 技术提供的多模态学习支持形成互补,这为教学革新提供了现实基础。
一、AI 赋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价值
从教育公平视角看,AI 技术为薄弱学校提供了优质资源获取渠道。智能平台内置的虚拟外教对话、文化背景三维演示等功能,有效弥补了部分学校国际交流机会不足的缺陷。以译林牛津版教材中“季节与气候”主题为例,学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国家的季节特征,这种沉浸式学习显著提升了文化理解的真实性。值得关注的是,AI 技术并非取代教师,而是通过动态学情分析、资源智能匹配等功能,助力教师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设计师”的角色升级。这种技术赋能下的师生协同,为构建高效英语阅读课堂提供了新范式。
二、 译林牛津版五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 AI 应用现状
在阅读资源供给方面,AI系统通过分析教材单元主题与学生认知水平,实现个性化资源推送。例如教学《季节与气候》单元时,系统会根据学生课堂测试数据,自动匹配拓展阅读材料:对基础薄弱学生推送包含季节词汇的图文绘本,对能力较强学生则推荐 BBC 儿童版气候科普视频。这种精准匹配机制既巩固了教材核心知识点,又通过分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反馈显示,该模式使 80% 以上学生能主动完成拓展阅读任务。
语音识别技术的深度应用重塑了传统跟读训练模式。在《节日习俗》单元教学中,智能语音系统通过对比学生朗读与标准发音的声波图谱,即时标注发音偏差。某校实践案例显示,学生在学习 "Thanksgiving" 等复杂词汇时,系统通过分解音节、动态演示舌位变化,使发音准确率提升明显。更值得关注的是,AI 纠错报告会聚焦 3-5 个高频错误点,帮助教师针对性设计强化训练,有效突破传统纠音教学效率瓶颈。
虚拟现实技术的场景化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教材中《异国文化》单元配套开发的VR 场景,允许学生通过头戴设备" 走进" 伦敦大英博物馆。在虚拟导览员引导下,学生不仅能观摩展品细节,还可通过语音交互获取文化背景知识。教师观察发现,这种沉浸式体验使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深度提升约 40% ,尤其在文化差异认知方面表现突出。
三、AI 技术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一) 智能推荐系统在分级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案例——以译林牛津版教材为例
在译林牛津版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中,智能推荐系统通过数据驱动的精准匹配机制,实现了分级阅读资源的个性化供给。该系统依托教材单元主题,构建包含文字、音频、视频等多模态资源的数据库,结合学生课堂表现、测试成绩及阅读时长等维度,动态调整推荐策略,形成分层递进的学习支持体系。
以《季节与气候》单元教学为例,系统首先通过前测分析学生认知水平:对词汇量不足的学生推荐图文对照的电子绘本,如《Seasons Aroundthe World》通过动画呈现不同国家季节特征;对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推送 BBC Earth 的《Weather Patterns》科普短片,补充气候形成原理等拓展知识。这种差异化的内容供给既巩固教材核心知识点,又通过适度的认知挑战激发学习动力。教师通过系统后台可实时查看学生的资源点击率与学习时长,据此调整课堂讲解重点。例如当数据显示学生对"monsoon"(季风)概念理解存在普遍困难时,及时在课堂中增加季风形成原理的实物模拟演示。
系统特别设置文化背景强化模块,与教材的跨文化教学目标深度契合。在学习《节日习俗》单元时,系统根据学生阅读偏好智能推送文化对比材料:偏好视觉学习的学生收到节日庆典 VR 全景视频,擅长听觉学习的学生获取节日主题英文儿歌专辑,而擅长逻辑分析的学生则收到节日起源对比图表。这种多维度的资源呈现方式,使学生在完成基础阅读任务后,能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文化探究方向。某校实践显示,该系统应用后学生课外拓展阅读完成率显著提升, 86% 的教师反馈课堂文化讨论深度明显增强。
为保障分级阅读的连续性,系统建立动态成长档案。每次阅读练习后自动生成能力雷达图,直观显示词汇积累、阅读速度、理解准确率等维度的发展轨迹。例如某学生在完成《动物习性》单元学习后,系统通过分析其三次拓展阅读测试数据,发现 " 动物行为描述 " 类文本理解存在瓶颈,随即推荐《National Geographic Kids》系列中图文对应的动物观察日记选段。这种持续性的学习支持,帮助学生逐步突破阅读能力发展的" 高原期"。
(二)语音识别与即时反馈技术在阅读训练中的效果评估
在具体应用中,技术主要从三个层面发挥作用。首先,通过智能分句功能将教材文本拆解为独立语音单元,学生逐句跟读时,系统即时标注发音偏差。例如在朗读 "temperature" 等复杂词汇时,界面会动态显示舌位示意图与声波对比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发音要点。其次,系统建立常见错误数据库,当检测到 "th" 咬舌音缺失、"v" 与 "w" 混淆等典型错误时,自动触发专项训练模块,推送包含目标音素的绕口令或情景对话。此外,智能反馈系统会生成个性化纠错报告,重点标注每个学生的发音薄弱点,教师据此设计分层练习任务,如为发音困难学生增加口型模仿视频指导。
技术的应用还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系统设置闯关式发音训练模块,学生完成每日朗读任务后可获取星星奖励,并能回放自己的发音进步轨迹。在《季节与气候》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反复聆听系统提供的标准发音范例,自主调整朗读节奏,逐步掌握连读、弱读等技巧。教师观察发现,持续使用该系统的学生,在英语课堂展示时表现出更强的表达自信。
总结:AI 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重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构建起”智能支持”与”人文引领”相融合的新型教学体系。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重构传统的教学要素配置,通过技术赋能实现教学流程的优化升级,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 韩元 . 项目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J].《学周刊》,2025 年第 3 期 137-139,
[2] 林虹 .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4 年第 1 期 0130-0133,
[3] 陈春艳 . 绘本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J].《学苑教育》,2024 年第 25 期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