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工科背景下面向理工科高校学生的党建带团建工作实践路径探讨

作者

罗青 张志华

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南昌 330013

摘要: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迅速推进,新工科建设成为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工科在校生规模不容忽视。当前面向理工科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转型革新的挑战,需要建立一套契合理工科学生的党建带团建系统体系。本文分析了理工科高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从体制机制建设、组织设置、平台创立等维度打造党团融合育人品牌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明确了新工科背景下面向理工科学生的党建带团建工作优化路径。

关键词:新工科;党建带团建;理工科高校;思政育人;新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TH13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在推进共青团工作时,应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出发,牢牢抓住党建带团建这一主线。

新工科建设是实现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工程科技人才至关重要。因此,创新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然而理工科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1  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高校学生的特点

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高校学生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学科交叉融合,学生具备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二是实践能力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较强。三是创新创业意识强,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用于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四是更国际化,学生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五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强,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

2  新时代党建带团建的内涵与目标

新时代党建带团建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的建设,带动团组织发展,实现党团共建、共融、共享。二是坚持以党建引领团建的原则,推动团组织在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三是压实党建带团建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团组织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引领,推动团组织更好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新时代党建带团建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完善党团共建机制,推动党团工作深度融合,实现思想统一、行动协同。二是强化团组织政治建设,提升其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打造引领凝聚青年的坚强力量。三是充分发挥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中的独特优势,为党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四是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为团组织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3  高校中面向工科学生党建带团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党建带团建重视不足。一些高校党委过于聚焦学科建设与科研,对团建工作的统筹考虑不足,导致党团联动重视不足。

(二)党团联动机制欠缺。高校在党团共建中制度不明、组织建设薄弱,工作多流于形式。考核体系缺乏量化标准。

(三)工作路径结合不紧密。工科学生偏重逻辑与实践,对传统思政教育接受度低。目前党团活动存在形式单一,针对性差,思政育人效果有限等问题[2]。导致学生代入感和参与感不高[3]。

(四)系统化建设不足。党建带团建工作碎片化,未形成党团深度融合的全局性育人体系,难以满足新时代高校育人需求。

(五)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结合工科特色的体制机制创新举措,影响党建带团建深度推进。

4  面向工科学生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有效对策

在新工科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党建带团建机制的革新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至关重要。高校需结合育人需求与理工科学生特点,从以下多方面探索协同育人路径。

(一)构建党团融合组织体系。为解决党建带团建“分离”问题,高校应建立融合的组织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党委和团委要围绕政治思想、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打造育人阵地和党团品牌项目。将党团活动整合一体,提升效能和组织影响力。

(二)发掘工科思政元素。理工科教育蕴含丰富的思政资源,高校需深入挖掘工程伦理、科技伦理、科学精神等内容,结合学科特色设计教育活动。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制定精准策略,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坚定育人目标和理想信念。

(三)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探索“党支部+团支部”模式,培养复合型学生骨干。学深入宿舍、社团与学生互动。通过专题党课、讲座等形式,发挥骨干示范效应。

(四)打破校园“围墙”,加强实践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5]实践是理工科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高校可联合红色基地、企业车间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共同开展活动。用好“请进来+走出去”模式,引导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接受教育。与外校联合成立党团组织,协作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实践。

(五)依托新媒体技术,拓展教育载体。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并由党团融合师资指导、建立党建带团建新媒体平台,结合热点内容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更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5  结语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党团工作要提升立德树人水平,形成育人合力。针对学生特点整合优势,构建融合组织体系;聚焦学生思维,发掘思政元素;创新组织设置,强调实践育人;丰富互动平台,构建契合理工科学生的党团思政育人路径,形成高校思政育人新局面。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1.人民日报,2022-10-26(1).

[2] 刘世刚,王旭,周智等. 新时代学校党建带团建思政育人的内涵及路径[J].亚太教育,2023,(19):47-50.

[3] 徐卿. 反思与重构: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3,9(33):189-192.

[4] 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文件全面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J].教育现代化,2017,4(16):15.

[5]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单行本,2016:11-12.

作者简介:

罗青,女,(1986-),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组织员和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团建设及班级建设。

张志华,男,(2001-),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团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