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引导策略探究
邱红臣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寨子镇小杨小学 061501
引言:阅读是获取知识信息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核心位置,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不仅关系学科学习成效,更影响终身学习习惯养成。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主动性不足,阅读方法单一,阅读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规划等问题普遍存在。立足教学实践,探索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引导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构建科学合理引导机制,促进学生形成积极阅读态度,掌握有效阅读方法,提升核心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自主阅读现状分析,引导策略需求探讨
部分学校已认识到自主阅读重要性,纷纷开展阅读课程、晨读活动、阅读角等实践,为学生创设阅读空间,但深入考察发现许多活动流于形式未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阅读动力。学生阅读兴趣普遍不稳定,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阅读热情高涨,而中高年级随着学业压力增加,阅读兴趣逐渐减弱。阅读内容选择上偏重故事性、娱乐性读物,缺乏科学指导,阅读过程中浅层阅读现象突出,囫囵吞枣、走马观花情况常见,缺乏深度思考与批判精神。阅读评价机制单一,多以数量统计为主,忽视质量考量,导致学生为完成任务而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关注知识讲解,忽视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缺乏自主探索空间,家庭阅读氛围营造不足,家长对陪伴阅读认识不到位支持力度有限。
教师需要构建激发阅读兴趣机制,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需提供科学阅读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阅读技巧,需打造多元阅读评价体系,关注阅读过程与质量,加强家校协同形成育人合力。转变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阅读引导者,创设开放包容阅读环境,尊重学生阅读选择权,鼓励多元理解与表达。
二、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方法构建,引导策略实施路径
教师应当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分层设计阅读方法指导内容至关重要,低年级可侧重朗读感悟法,通过有声阅读感受语言魅力,中年级可侧重批注标记法,学会提炼关键信息,高年级可侧重提问探究法,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阅读前预习引导环节需教会学生浏览书名、目录、插图等激活已有经验,提出阅读问题明确阅读目标,阅读中强调思维可视化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工具梳理文本结构,把握中心内容。阅读后注重反思总结,通过写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会等形式,深化理解内化知识。实施路径上应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增设阅读方法指导环节,创设多元阅读情境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构建立体化阅读资源库,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需求。转变教师角色由授渔者转变为同行者,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加强家校协同形成育人合力。
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为例,教师应当设计一套完整自主阅读引导方案。课前引导学生预习文本,观察课文插图,思考曹冲为何要称象、象会如何称等问题,激发阅读兴趣,课中采用导读—自读—互读—精读四步走策略。教师创设情境:古时候,人们没有大型称重工具,如何称出大象重量呢?引发思考。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词语,圈画关键句段。然后小组互读交流,分享各自发现。教师引导精读重点段落,如曹冲提出解决方案部分,通过提问曹冲想出什么好办法、为什么要把大象放到船上等,引导学生理解曹冲智慧。课后,拓展阅读《曹冲智救爹爹》等故事,比较不同文本中曹冲形象,完成我眼中曹冲绘本创作。教师还应当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用小木块、水盆等简易工具模拟曹冲称象过程,体验科学原理,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仅掌握文本内容,更习得读—思—探—创阅读方法,培养观察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意识,真正实现自主阅读能力提升。
三、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引导策略优化调整
培养路径遵循渐进式策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低年级重点培养文本理解能力,通过预测故事情节、想象画面、揣摩人物心理等活动,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中年级重点培养信息提取能力,教会学生区分主次信息,把握文章脉络概括中心意思,高年级重点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辨别事实与观点,分析作者写作意图提出自己见解。引导策略优化调整需基于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应变,针对阅读兴趣不足学生可采用兴趣激发策略,针对阅读方法单一学生可采用示范引领策略,针对阅读速度缓慢学生可采用速读训练策略,针对阅读深度不够学生可采用深度思考策略,针对阅读面狭窄学生可采用拓展引导策略。建立学生阅读档案,记录阅读进展,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指导策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拓展阅读空间与时间,实现个性化阅读指导。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课为例,教师应当采用深度阅读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设计预热环节让学生收集牛郎织女故事不同版本,比较异同形成问题意识。阅读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三色标注法:用红色标注故事情节发展线索,用蓝色标注人物语言行为描写,用绿色标注自然环境描写,培养多维阅读视角。组织角色体验活动,学生分组扮演牛郎、织女、天帝等角色,体验人物情感,深化对文本理解。然后开展批判性阅读讨论: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人哪些思想情感?若故事发生在现代会有何不同结局?引导学生突破文本表层,探究深层文化内涵。课后拓展阅读相关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完成我国神话地图主题探究,建立知识联系网络。针对阅读能力差异,教师设计分层作业:基础层完成故事梳理,提高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拓展层探究故事社会文化背景。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引导策略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兴趣激发与方法指导并重。构建科学合理引导机制,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创新评价方式加强资源建设。未来应进一步关注阅读与学科融合,探索信息时代背景下阅读新形态,完善自主阅读理论体系。期望通过有效引导策略实施,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升核心素养,助力终身学习能力养成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底蕴,富有创新精神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秀丽 . 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四策略解析 [J]. 亚太教育 ,2019,(10):87.
[2] 邱子艳 . 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四策略 [J]. 小学生 ( 下旬刊 ),2019,(05):9.
[3] 李桂荣 . 小学生自主阅读策略探究——以语文学科为例 [J]. 基础教育论坛 ,2019,(09):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