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实践与创新研究
潘浩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预算绩效管理中心 642350
引言:档案是政府事业单位在履行职能、开展业务活动中形成的重要历史记录,承载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依赖于纸质载体和手工操作,存在存储空间占用大、检索效率低、易损毁、共享困难等诸多局限性,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增强决策科学性、保障社会记忆完整性的关键举措,档案信息化管理通过将档案资源转化为可处理、可传输、可共享的数字信息极大地释放了档案的价值潜能,为政府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转和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政府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档案管理与利用效率
档案信息化管理最直接的优势在于显著提升了档案的管理效率和利用便捷性,传统模式下档案的归档、整理、检索、借阅等环节耗时耗力,查找一份历史档案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且容易因保管不善或人为疏忽导致档案丢失或损坏,而通过信息化手段档案可以实现电子化存储、自动化编目、智能化检索,工作人员只需在系统中输入关键词或相关条件即可在短时间内精准定位并调阅所需档案,极大地缩短了查找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电子档案的复制、传输极为便捷,可以轻松实现跨部门、跨地域的档案共享与利用,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使得档案资源能够更快速、更广泛地服务于各项工作,有效支撑了政府决策、政策制定、公共服务等核心业务的高效开展。
(二)保障档案信息的长期安全与完整
档案作为历史记录其安全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纸质档案面临火灾、水灾、虫蛀、霉变等自然风险,以及人为损毁、盗窃等安全威胁,长期保存难度大,档案信息化管理通过建立数字化备份、异地容灾、多重加密等技术手段,构建了更加坚固的安全防护体系,电子档案可以存储在多个物理位置的服务器或云端,即使发生局部灾害也能确保数据不丢失,通过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操作日志记录、数字水印等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篡改和泄露,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原始性,数字化过程本身也是对原始档案的一次抢救性保护,对于珍贵、脆弱的纸质或特殊载体档案,数字化后可以减少对原件的直接接触和使用,从而延长其物理寿命,实现档案的永久保存与可持续利用。
(三)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政府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产生了海量的、分散于不同部门和系统的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化管理为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提供了可能,通过建立统一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或数据标准可以将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的档案数据进行有效集成,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档案资源库,这方便了内部人员进行综合查询和分析,为跨部门协作、联合办公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基础,更重要的是经过脱敏和授权处理的档案信息可以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平台等渠道向社会公众开放,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升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比如历史档案、政策文件、统计数据等信息的公开有助于学者研究、企业决策和公民参与,充分释放了档案信息的社会价值。
二、政府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制度规范与标准体系
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首要任务是建立科学、完善、可操作的制度规范与标准体系,这包括制定或修订符合信息化要求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移交程序、安全保密要求等,确保电子档案从产生到销毁的全生命周期都有章可循,必须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保证不同系统、不同部门之间档案数据的兼容性、一致性和可互操作性,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壁垒”,还应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审批、验收、评估等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制度先行、标准引领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与技术平台建设
档案信息化管理离不开强大的硬件设施和先进的软件平台支撑,政府事业单位应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的投入,建设或升级高性能的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高速网络、备份系统等基础设施,确保能够安全、稳定地承载海量档案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传输需求,应积极建设或引入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在线归档、智能编目、全文检索、权限控制、在线利用、统计分析等核心功能,鼓励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探索建设智慧档案馆,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比如利用 OCR 技术实现纸质档案的自动识别与文本化,利用 AI 进行档案内容的智能分类、标签化和知识图谱构建,提升档案信息的利用深度和广度。
(三)注重专业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一方面应通过内部培训、外部进修、专业认证等方式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其操作信息系统、处理数字资源、保障数据安全的能力,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网络安全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充实档案信息化工作队伍,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应加强档案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信息技术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档案人才队伍是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顺利实施和持续创新的关键保障。
结论:
政府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提升管理效率、保障档案安全、促进信息共享、强化决策支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有效推进此项工作必须采取系统性的策略,包括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并积极拥抱新技术,深化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转型,充分释放档案信息资源的巨大价值,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档案信息化管理将朝着更加智能化、智慧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成为数字政府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彭媛媛 .”互联网 + ”视域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 [J]. 兰台内外 , 2024(5):34-36.
[2] 申建红 .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 2024.
[3] 杜妍 .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化与创新性路径分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 2024(10):0066-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