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宋朋
身份证号码:211221198904030034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双碳目标的推进,传统建造方式因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施工效率低等弊端,已难以满足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将建筑构件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方式,可有效缩短工期、降低能耗、减少施工污染,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方向。一、住宅工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当前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装配化技术在住宅类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近年来有了飞速发展。装配化混凝土结构因混凝土具备较优越的抗弯能力,整体性和耐久性等优势,且是当前住宅工程的主要应用类型,从保障性住多层住房到商品化的高住宅都有应用。而在构件预制场,部分企业采取的模具工艺设计及生产工艺基本上是结合了自动化施工的概念,但整个机械化的程度差异比较大,绝大多数都是人工作业。构件在运输时,对构件运输车的选择及固定的方法没有统一的规范,这也就使得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构件破损的问题时有发生。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构件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同一种构件,不同厂家生产的尺寸、规格差别较大,构件互换性低,现场吊装时可变性高。构件生产过程中模具精度控制、钢筋绑扎定位等影响构件质量;现场安装技术不成熟。构件吊装就位时,经常出现定位误差大、校正困难的问题,尤其一些复杂造型的构件安装更是要反复调整;连接节点处理技术是构件生产最重要的薄弱环节之一,灌浆不饱满、螺栓连接等造成连接处不整体,影响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1.3 问题成因分析
在研发方面,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技术研发资金投入量小,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机制有待完善,致使新工艺、新设备应用缓慢。在工程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对装配式建筑特征认识不强,其设计未能顾及施工作业工艺要求,在构件划分上不能保证加工制造工艺可行性,构件拆分不合理增加了构件加工安装环节的施工难度。在工程施工作业环节,企业为了节约开支,减少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和施工作业设备的更新、投入,缺失相应针对装配式施工作业的管理规章、制度。
二、住宅工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 构件生产技术要点
在构件制作环节要把握各个工序的流程,模具设计时采取统一化、规范化原则,构件的尺寸必须准确,同时还得考虑构件的重复使用率,一定要做好便于脱模的设计;在对钢筋进行捆扎时,对钢筋的间距、锚固长度和保护层厚度应严格进行控制,捆扎的过程中要使用定位卡等帮助加强捆扎质量;混凝土浇筑环节应该控制浇筑速率和浇筑高度,严禁混凝土出现离析情况,选择振捣棒和平板振捣器,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浇筑后的密实度;构件蒸养环节非常重要,保证能够加快养护时间,但是在蒸养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养护时长等控制不可忽略。
2.2 构件运输与吊装技术要点
构件的运输前根据构件尺寸、重量选择相应型号的运输车辆,并用专用支架、垫木等固定牢靠,在运输过程中避免撞击、倾翻。选择好合适的运输路线,避免路上出现限高、限载的道路,避免影响运输。构件的吊装,首先根据构件的重量、构造以及安装高度选择吊装设备,确定合理的吊装方案。构件的吊装中严格控制起吊的速度和角度,尽量防止构件晃动,运用全站仪、经纬仪等定位、调校。
2.3 构件连接与防水技术要点
构件连接关系结构安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灌浆套筒连接,要求灌浆料配比严格,控制灌浆料配比,套筒中应保证干净无异物,灌浆料应用压力灌浆,灌浆密实,灌浆后及时封堵出浆口。钢结构连接中,焊接连接要严格控制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避免焊缝夹渣、气孔;螺栓连接保证螺栓的拧紧力矩满足设计要求,采用防松措施使螺栓不松脱。
2.4 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安全管理,做好高空作业、吊装作业等危险性的工序,架设好临边防护、安全通道,作业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工具。吊装作业区设立警戒标志,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施工质量管理要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对构件到货进行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强度报告检查,不合格构件不得投入使用。
三、住宅工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优化策略
3.1 技术创新与工艺改进
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研发,解决构件生产精度不高、连接技术薄弱等技术问题,形成一批新型模具、自动化生产线和高性能连接材料,推行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通过三维建模进行构件拆分优化、施工模拟、碰撞检测,提早发现设计及施工问题,发展智能化吊装设备及安装机器人,提升构件吊装精度与施工效率。
3.2 管理体系完善
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专项管理制度,落实设计、生产、施工、监理等职责主体,进行联动管理;细化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施工技术的优劣,采用流水式施工、平行施工、穿插式施工等技术手段对施工顺序进行合理排序和调整,加快施工速度;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构件生产进度信息、运输信息、现场安装信息的实时监控、资源共享,供各方协调配合使用。
3.3 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
继续与高校、职校共建装配式建筑专业以及课程体系,打造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并定期对项目进行内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邀请专家讲授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增加实操演练等培训模式,从而提高工人水平。对人才实行鼓励政策,有技、有能力,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的企业员工进行表彰,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装配式建筑发展中来。
3.4 政策支持与行业合力
政府完善装配式建筑政策,加大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时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减轻企业推行应用成本负担,加快编制修订有关技术标准与规程,完善新型构件、连接技术等标准空白,为企业提供具体的指导;建设行业交流平台,组织企业召开行业技术交流研讨会、现场观摩学习会等,促进技术交流经验共享;鼓励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推进构件生产企业、设备制造企业、施工企业相互合作等,促进建筑产业,打造上下游产业链条的企业集群,共同提升住宅工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结语
住宅工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通过深入分析现状问题,明确技术要点并实施优化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与工程质量。未来,随着技术创新、管理完善、人才培养与政策支持的协同推进,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将在住宅工程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建筑行业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玉霞.住宅工程装配式建筑结构外挂墙板施工技术[J].居舍,2025,(17):66-69.
[2] 柳福永. 住宅工程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2025,(08):103-105.